• 88阅读
  • 0回复

“鲁迅笔法”不能“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3-29
第8版()
专栏:

“鲁迅笔法”不能“休”
洪夫
3月3日上海新民晚报“随笔”栏刊登林放所写“扫除酸气!”一文,其中对于群众大字报的称颂,对于在我国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下,应该学习“群众主人翁的语言艺术”的倡议,都是很好的。但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鲁迅笔法‘可以休矣’”,这就未必妥当,并且将知识分子的冬烘气和酸腐气同“鲁迅笔法”混为一谈,也有点简单化了。
我认为“鲁迅笔法”的基本的特点就是爱憎分明、深谙事理、简短生动、准确鲜明。“鲁迅笔法”的生命力和战斗性,就在这里。“鲁迅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使用较多的要算杂文形式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论哪种形式,都贯串着一个中心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他的笔下,他对任何凶恶的敌人都是无所恐惧,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他对人民群众则是无条件的“交心”,通过他的文章经常和人民群众交流思想,他从未用他的笔嘲笑和攻击革命人民和革命政党。而且做文章态度的认真、逻辑的严谨、词章的讲究,以及表达思想的泼辣、深刻,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当然,由于鲁迅所处的时代,是黑暗势力统治的时代,在同敌人作斗争中,他不得不去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因此,文字中不免有隐晦曲折之处。但这不能认为是“鲁迅笔法”的主要点。
在社会主义的时代,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民主自由,我们写文章所使用的语言,当然应该是群众的语言,应该适应社会主义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风,而不要隐晦曲折。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去生硬地学习“鲁迅笔法”中的隐晦曲折,不去简单地模仿鲁迅文章的形式,那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加分析地将“鲁迅笔法”一概扫掉,说“‘鲁迅笔法’可研究,不必学”,那就未免太绝对化了。
“鲁迅笔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之一。我们为什么“不必学”呢?问题是怎样学?学什么?我们有不少人热心地学习“鲁迅笔法”,可是由于立场不稳,方法不对,往往溜到错误的道路上去。他们在使用讽刺的武器的时候,不善于区别对付敌人、对付同盟者和对付自己同志之间的区别。因而滥用讽刺。但是,只要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态度,去学习鲁迅的精神,学习“鲁迅笔法”中对人民的真正热爱和对人民自己缺点的善意的批评。即使十分尖锐,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眼前的许多大字报就是证明。至于对于鲁迅做文章的那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更要好好地学习。
是不是有人会假“鲁迅笔法”之名,行其反党反社会主义之实呢?那是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就曾耍过这个伎俩。如徐懋庸之流即是。蒙着羊皮的狐狸,不管他装扮得如何巧妙,人们是可以一眼望穿的。鲁迅先生如果还活着的话,他必然会和人民在一起,用锋利的“匕首”击中狐狸的要害。当然,他更会用他的“笔法”像高唱凯歌一般地赞颂社会主义新时代,赞颂新时代的伟大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