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酒厂轻装上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02
第3版()
专栏:

酒厂轻装上山
李文显
去年秋天,河北曲阳酒厂因为缺乏原料停工了。是继续坐在厂里,等着国家给调拨原料呢,还是把工厂搬到原料产地,就地取得原料,就地生产呢?这是摆在这个厂职工面前的两条道路,也是决定工厂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有人说,深山里有的是红枣,把枣收来不就行了!有人说,这样不行,山地道路不好走,由山上往下运枣运费太大,会提高酒的成本,还是把工厂搬上山去吧。有人说,这个办法好,就是山上没有粉碎机,无法粉碎原料;没有冷却器,酒无法蒸馏。要把这些器械搬到山地去,运费太高了。有人说,上山固然好,可是那里吃饭没食堂,睡觉没宿舍,生产没有车间,办公没有办公室,太不方便了。最后,厂长曹馨说了话:我们应该到山区去,使工厂上山,技术上山,在山区原料产地,就地生产,通过工业生产,帮助山区农民发展山区经济。我们为农民服务,农民是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的。
去年9月25日,酒厂的九名职工在厂长率领下,背着行李卷,抬着一口大锅,会计员怀里抱着几本账,就轻装向深山区出发了。目标是深山区的赤岸乡。
赤岸乡,座落在曲阳和阜平交界的山区,山沟里生长着茂密的枣树林,每年能收红枣一百多万斤。可是,因为这里距县城远,山路难行,大量的坏枣儿运不出来。酒厂搬来了,村里人喜笑颜开。他们确信坏枣有出路了。
开始建厂了,工人先在山脚下挖了个地窨子,篷上一层秫秸就当宿舍。农业社社员们也赶来帮忙。十几个小伙子就地给工厂挖了十八个发酵池,还拣来一些石头和泥巴,垒成炉灶。共产党员刘文,拿来了酒厂做酒甑的木材。农民们送来了四十二口盛酒用的大缸。过去烧酒用的铁熬,也拿出来了,可以代替冷却器。“工厂”没有粉碎机,农民扒下墙头上的缸瓦片,砌成碾底,又抬来挂棱的大碾砣,盘了两个大碾子。一句话,工厂除买了两把竹扫帚和带来的一口锅以外,所有的工具和生产设备,都是农业社社员送来并帮助建成的。包括土地占用费和大缸租赁费在内,总共花了七十二元,就建成了一个日产六百斤白酒的“工厂”。
工厂投入生产后,给山区带来一片繁荣景象。每天,附近村庄送枣的毛驴和买糟的人群来来往往。赤岸村农业社的人们更忙,有的生产队给工厂搞运输,有的作零工,有的队则用烧过酒的废水积粗肥。运输队的十几头毛驴,下山往曲阳城驮酒,上山捎回工厂需用的煤炭,来回不放空。只这两项,这个农业社就收入了一千四百八十多元,加上每天出人工、出畜力给工厂轧枣,三个多月就收入了两千二百多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厂开工后,大大支持了农业社生猪的发展。酒糟是喂猪的好饲料,工厂本着支援农民大量养猪的精神,规定了很低的价钱,农民只要花上一角八分钱,就能买到溜尖溜尖的一大斗(约五十斤重)。现在赤岸村几乎户户都有了猪。
工厂有了充足的原料,由一班生产改为昼夜两班,每天产白酒由三百斤增到六百多斤。每斤酒的成本,也由四角钱降为三角。到今年1月10日,他们已给国家生产五万一千斤白酒,节约粮食十五万多斤,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给国家创造利润五千二百元,上缴税收一万二千多元,商品产值达三万二千三百多元。 (编自河北日报)(附图片)
任之玉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