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惠明和贾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08
第8版()
专栏:

惠明和贾桂
葛德
在生产跃进高潮中,人们把自己的干劲,比作古时的武松、赵云、黄忠、罗成和穆桂英,认为上述这些人的形象,能够显示劳动人民的英雄本色,这比喻是有声有色的。但此外我又想到了“西厢记”里的惠明和尚。
孙飞虎率五千兵马围困了普救寺,立逼寺内献出莺莺。张生虽然想出了缓兵之计,也作了请白马将军前来擒贼解围的计划,但要实现这个计划,就要有人去突围下书。这个当儿,事情成败的全部关键,都只在一个下书人的身上。但谁敢去呢?谁有只身杀出五千兵马的重围的胆量和本领呢?在一声高喊之下,惠明和尚挺身而出了。
惠明和尚,在普救寺里来说,并非什么有重要地位的头面人物,只不过是一个烧火和尚。但他把一员贼将五千贼兵全不看在眼里,只是请众和尚“助威风擂几声鼓,仗佛力呐一声喊”,他便提一根“乌龙尾钢椽”,徒步儿“杀出了虎窟龙潭”,终于请来了白马将军。
这里不必说他这场功德大小,值得学习的倒是他的可贵精神,第一,他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得失。在他看来,锄暴安良是一种义举。他就毅然把这样一件大事,全部担在了自己身上。他不像别的人那样装傻弄呆,而是“有勇无惭”。他也不像张生那样,只是为了讨莺莺作老婆,才肯出主意写书请救兵。他其实也并不像那老和尚说的那样,只是被激出去的。他对张生的那两句唱词:“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明明是说他自己从来就见义勇为,并不像张生那样为了“惹草拈花”才办事的。
第二,他大勇无双敢于蔑视敌人。老和尚问他敢不敢去下书?他说:你们都说孙飞虎的名声播于天下,依我看他只是个淫欲、贪婪而又不中用的家伙。他对那五千人是这样看的,“绣旗下遥见英雄俺(我),我教那半万贼兵諕破胆。”就说明他是怎样的蔑视敌人。
第三,他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没有奴隶性。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微卑,便失去担当这一重任的勇气。一遇事便“杀人心逗起英雄胆”,足以说明他敢做敢为。他当面嘲笑张生不要只为了亲事许愿,足见他自觉身分比那些念书人、相国夫人、小姐等并不低。他甚至还蔑视他们。
这种见义勇为、大勇无畏、敢说敢作,实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宝贵品质,是一种高尚的风格,丝毫没有奴隶精神的痕迹。很值得学习,并加以发扬光大的。
说到奴隶性格,就不能不想起“法门寺”里的贾桂,这人是大太监刘瑾的干儿子。在旧社会,沦为奴隶地位并不可耻,可耻而又可怕的是甘于奴隶地位,而又故意作出一副奴隶相来。贾桂就是这样一个惹观众笑骂的人物,在戏里他很活跃,但统计一下他的台词,说得最多的是“咋”!他只是在传达刘瑾的话时才说话,除此以外便只有顺着刘瑾说“咋”的份儿。这个人不只是不敢思想,而且是除了刘瑾的思想以外,再没有了“思想”,而且以此为荣,十分的安于这种现状。这是一个十足奴性的典型。
现在,在我们国家里,自觉自己是奴隶而又安于奴隶地位的人是没有了,但不敢思想和不会思想、而又安于这种状态,自以为得计的人,怕也还没有绝迹。对这种人来说,应该来一个思想上的自我解放运动,以打开自己精神上的枷锁。对于这些同志,口号应该是肃清贾桂性格的残余,提倡惠明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