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比决心 比自觉 比忠实 比深透 天津医务人员改革医疗工作 下厂下乡为工农治病,到街道为慢性病人成立“家庭病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09
第7版()
专栏:

比决心 比自觉 比忠实 比深透
天津医务人员改革医疗工作
下厂下乡为工农治病,到街道为慢性病人成立“家庭病房”
本报讯 天津市各医院经过整风和双反运动,全面冲击了不为病人服务的“洋气”和资产阶级思想,打掉了“衙门”作风。广大医务人员精神奋发、心情舒畅地为生产大跃进服务。
天津市各医院的双反运动横扫了五气,特别对医院工作中突出的不为病人服务的“衙门”作风和医务人员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医务人员掀起了向党交心的热潮,许多人从早到晚,忙着写大字报,开交心会。各科室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纷纷展开“比决心、比自觉、比忠实、比深透”的挑战。很多人对自己的政治立场不稳以及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自我批评,特别是一些高级医务人员通过许多事实,说明自己因为多年受资本主义教育的结果,存有浓厚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不少人还沉痛地批判了自己不问政治的“清高”思想。许多人把长期埋藏在心底的资本主义思想都向党交了出来。他们表示:一定要做到一片丹心献给党,争取早日达到又红又专、红透专深。
随着医务人员在思想上的大跃进,工作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大改革。全市医院在实行门诊三班制之后,又全部实行了星期日及例假日门诊,门诊量在增加了40%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8%。在原有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全市医院共能增加病床一千七百多张,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天津市全部基建床位数还多三分之一。
在医院工作大跃进中,打掉了医院的“衙门”作风,医务人员们为了更好地为工农业大跃进服务,纷纷走出医院,下厂下乡为工农治病,到附近的居民区开展地段医疗预防工作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去联合诊所、小型门诊部和保健站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许多护理人员还利用工余时间去病人的家里打针。有的医院的医务人员还帮助一些慢性病人成立了“家庭病房”,定期去给他们治病。
把病人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无微不至地关怀病人,已经开始变成了医务人员的具体行动。不少医院的大夫们为了对病人全面负责,做到十二小时在班制和二十四小时负责制。有的医院打破了以往惯例,主治大夫、主任和技术院长都轮流值夜班。由于高级大夫看门诊,深入病房,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像广济医院(精神病院)已能将病人住院日由十一个月缩短到六至五个月;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的无菌创口愈合率已能由80%达到100%。过去门诊比较拥挤的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人民医院等,为了不再使病人在半夜里带着被子排队挂号,医务人员发挥了最大的干劲,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门诊限额。第一中心医院过去做门诊手术一般要预约六至十天,有时还要积压一、两个月,现在已做到病人随到随做。有的医院实行了统一收费制度,病人由挂号到取药出门,过去需要三到四小时,现在已缩短到不过一小时。许多医院门诊部的工作人员还主动帮助重症、老年或抱小孩的妇女患者办理各种手续。第一中心医院的工作人员对住院病人做到“进院、住院、出院”三温暖,病人进院时由大夫到门口迎接;到病房后由护士长介绍情况,解除病人忧虑;出院时由病房工作人员护送,并耐心地嘱咐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许多医院为了让病人能够更好地休息,改变了住院病人的起床时间,护理人员们在不急需的情况下,深夜不给病人试表和打针。
(洪敏生、朱泽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