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谈“打破碗花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09
第7版()
专栏:

谈“打破碗花花”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王文采
“打破碗花花”在报上介绍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现在再作些补充介绍。
“打破碗花花”是毛茛科银莲花属的植物,学名是“Anemone hupehensis V.Lemoine(拉丁文,下同)”。银莲花属的大多数种都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雌蕊和果实无毛或生有较稀疏的短毛。但是“打破碗花花”都长得较高大,高达四尺五寸;同时它的雌蕊和果实都生有极密的长绒毛,许多小果实聚成一个球,好像一团棉花,所以有些地方人们叫它“野棉花”(如四川、贵州),或“棉花草”(如四川)。
“打破碗花花”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和粤江流域(云南、四川、陕西、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苏),生长在二千四百公尺以下的山地草坡或田边、路边,在秋季(7月到10月)开花,花白色或淡紫色,花被片五枚,长2.5到3.5厘米,很美丽,可供观赏。
它还有一个栽培的变种叫秋牡丹(Var.japonica(Thbg.)Bowel et stearn),花被片多到二十枚,其中紫色或红紫色的尤为美丽,为庭园珍品。在我国云南、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日本都有栽培。
银莲花属计八十种(我国有四十种),其中和“打破碗花花”相近的有两种。一种是大火草(A.tomentosa(Maxim)pei),它长得和“打破碗花花”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叶下面生有很密的白色绒毛(河北内丘一带老乡用这种毛打火石吸烟,叫它“火格蛋”;它的分布是从云南向北到黄河流域(云南、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生长于二千公尺(有时到三千公尺)以下的山地草坡或林边阳处,也在7月到10月开花。
另一种是野棉花(A.vitifolia Buch—Ham),它和前两种也很相似,不同处是它的叶子像葡萄的叶子,是单叶,而前两种的叶子分裂为三个小叶,是复叶。这种分布于我国西南(云南、四川)和喜马拉雅山。
这三种植物都可以做药,明代吴其浚在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过野棉花:“野棉花,滇本草,味苦性寒,有毒,下气、杀虫:小儿寸白虫、蚘虫,犯胃用,良。”南京中山植物园主任裴鉴教授对这几种植物曾经作过调查,他认为:现在药铺和经营草药者所售的所谓“野棉花”,实际不是野棉花,而是常用野棉花种相近的代替植物或混杂一起。但是种类既近,药性也就相似。他还提到“打破碗花花”常被经营草药者作为治疯狗咬伤的药出售(见裴鉴:“中国药用植物志”第一册)。
从三种植物的药性相近,可以推测大火草和野棉花也很可能有杀蚊蝇的效力。毛茛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其中有不少有毒植物,如乌头、升麻、毛茛等,都可以研究、试验它们杀蚊蝇的毒效,好让这些毒草为人类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