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油菜高产说兴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1
第3版()
专栏:

油菜高产说兴化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 刘定安
去年江苏兴化县的油菜每亩平均产籽一百八十五点四斤,高出全国平均产量368%,高出平均产量最高的四川省178%,赢得了全国大面积高产第一名。如果以该县油菜集中产区的垛田乡来说,那更是魁中之魁。去年这个乡油菜面积为一万五千五百九十九亩,每亩平均产籽一百九十八斤;该乡的凌沟农业社一百五十六亩油菜,每亩产籽为二百五十六斤。它们就高出全国更多。
我和各省代表们在3月20日到23日参观了兴化县的油菜生长情况,感到十分兴奋,情绪激动。我觉得兴化县以那样困难的自然条件,油菜能得到那样高的产量,那么全国各地油菜不能得到高产是没有理由的,所以特作以下介绍。
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兴化县在江苏省长江北面里下河地区,全县水面面积占40%,油菜产区大部是在河港错综复杂、形成蛛网状的西部地区。地面离水面在冬季枯水位时最高不过一公尺,低的只一、二市尺;夏季大部为水所淹,因为水陆交叉,没有陆路,所以农民既不养牛,又不养马,耕田操作,全靠人力。农具也只有锹镢之类,没有犁耧。行路无车、打谷无场,惟凭一只小船,既当车又当马且当场。可以想见,在这样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有多么的困难。但是,兴化县人民却没有向自然屈服,他们长期和自然作了顽强的斗争,终于创造了奇迹。他们一面把低田掘土加高,垒成了垛田;一面把浅滩挖成了深水河道,以便行船。现在兴化县西部的乡,都筑成高高的垛田,高出水面三公尺以上,每块垛田好像一个小丘,天旱时可以戽水灌田,多水时也能保证收成。这些乡种油菜很多
(一个乡叫垛田乡,油菜占耕地面积的46%),每当清明以后油菜花盛开,块块垛田亭立水中,从坡侧到田顶黄花招展,好似一个个花球,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兴化人民愚公移山的征服自然的精神,令人无限敬佩。
匠心艺手栽油菜
兴化县油菜所以能得到高产,并不是偶然的。除了选用耐寒高产的品种外,突出的是当地农民精细栽培的丰富经验。他们栽培油菜技术性很高。主要经验是:
一、在育苗方面,由于当地秋季作物收获较晚,气温常降到摄氏零下十度到十四、五度,他们便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使前期作物充分成熟,获得高产,又能使油菜适期播种,充分发育,培成壮苗,安全越冬。又由于前作物的收获先后不同,油菜的播种和移苗时期也不同,因而栽培管理的方法也不同。他们把油菜按播种和移栽的时期,分为早、晚两种。早油菜在秋分前播种。因为这时气温高,容易发生虫害,所以苗床就选用向阴田面,并且在播种后每天浇水以降低气温,供给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在苗期还要追肥三次,促苗迅速生长。晚油菜则于寒露时播种。这时气温渐低,苗床就选用向阳田面。播种后每隔二、三天浇水一次,只保持土壤湿润。追肥最多二次,数量也较少。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晚菜移栽晚,如果水多肥多,幼苗长得肥嫩,容易遭受冻害,所以要用控制方法,使苗尽量老壮。至于播种前精细整地、选种催芽、出苗后要及时(播种十天左右)间苗等,则早菜晚菜都是很认真很细致的。
二、在移栽方面:早油菜在霜降后立冬前移栽,移栽后每天浇水,直到成活为止(约四天)。以后土壤不干,就不再浇水。还要分两次烤田(日晒),以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健壮。晚油菜在立冬冬至之间移栽,未成活前,只行轻浇,避免水分过多。以后也要烤田两、三次,促使苗壮。由于早油菜种得早,移栽前已经稳根发棵,足能防御寒冻,所以要浅栽(深约半寸),使根系接近地面,能得高温,很快生长。晚油菜,幼苗容易受冻,所以栽得要深(约一寸至一寸半),以保护苗的安全。当地老农经验总结说:“早菜栽根,晚菜栽心”,是十分有道理的。在移栽的时候,他们也有很宝贵的经验。首先严格掌握“不栽隔夜苗”,当天起的苗,一定当天栽完,因为隔夜苗生长很缓慢。其次,他们栽苗的时候,人一定要面向太阳,用小刀掘穴,推土向后,移栽后使苗迎阳光,背后有土作屏障,防西北风吹袭。这也是十分合理的宝贵经验。
三、在密植方面:兴化县油菜普遍有密植习惯,早油菜每亩栽二万到二万五千株以上,株距四——五寸,行距五——六寸。晚油菜每亩栽一万五千株以上,株距五寸,行距六——七寸。密植是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增加苗的冬季御寒能力;春季缺苗,还可移植补苗。
在越冬以后,则充分施肥浇水,促进苗的生长和后期旺盛。在开春时厚浇河泥浆一次,压住苗根(因解冻后土松有根拔现象),使其很快返青。以后每隔十天左右浇泥浆一次;但一次比一次要稀薄一些,共浇四次,到清明节为止。清明以后到盛花期,一般就不再浇泥水了。他们的施泥浆的时期是很合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当地有“一浇压根,二浇发杈,三浇花开花到顶,四浇菜籽像个鱼眼睛”四句话,充分说明他们是摸清了油菜的生长规律。
此外在花期如果遇有风沙飞扬,他们还在风沙过后,用清水喷洗一次,使花恢复正常。据老农谈,如果不洗则花合闭,好像人的眼睛含有沙粒,不能畅开,菜籽就会减少。
最后他们收获油菜也是十分细致的。油菜在小满时开始收获。此时菜籽成熟极快,如果不抓紧时间收获,就容易受到损失,若被雨淋湿,菜籽品质变坏,含油量就会减少。因此,他们都事先按苗排队,及时抢收。收获时间在早晚空气湿润时,上下午天晴干燥便停止。收获多用手连根拔起,这会延长油菜籽的后熟作用。收获后的植株又采用交叉立晒法,不用堆积法,因堆晒上下受日光不均匀,下层容易受潮发热霉烂。脱粒多就近在船上,不多搬运,也不乱打。所以该县油菜不但能保产,而且保收。
俗话说“人敬田一分,田敬人三分”,看了兴化县人民的这样精细的栽培,便知他们获得油菜高产是理有必然了。
现在,各乡各社正开展查苗排队,要把一类苗培植的更好,二类苗赶上一类苗,消灭掉三类苗,并决定在清明节以前全部追完四次肥;对弱小的苗还准备个别加强培植管理;乡与乡、社与社间也开展了热烈的竞赛。
(附图片)
兴化的垛田
 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