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五天建成水电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1
第4版()
专栏:

五天建成水电站
本报记者 尹崇敬
3月23日,在运河东岸,陈官屯村的街道上,出现了一张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字报:
五天后的今天,我们建成水电站。
五天后的今天,电站就给我们铡草磨面;
五天后的今天,电灯把夜晚照得像白天;
五天后的今天,妇女们就在电灯底下做针线;
五天后的今天,我们就用无线电收听社会主义建设的好消息,收听政府对我们的指点。
五天后的今天啊,为了迎接你,我们要拼命地干!
陈官屯是河北静海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去年冬天,农民们刚刚挖成一条干渠,把运河水引进来灌溉田亩。今春,县委考虑到农民在实现水利化以后的要求,确定利用这条渠道,建设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22日半夜十二点钟,县委书记给这里的乡委书记打来了长途电话,说县委已经确定在陈官屯建站,要求五天建成,“你们有没有困难?”乡委书记一听,简直乐得合不拢嘴,连夜通知农业社的各生产队开会发动群众。接着全村都轰动起来了。
县委根据目前农村对于电的要求很迫切,而经济条件又有限制,因而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建站要求:花钱尽可能少,发电尽可能快。党的号召立刻变成了农民的行动,大家当时就开展起“投料”活动,争先把自己家里的旧木板、旧房檩、破桌、破柜拿出来作为建站投资。社务委员郝兰祥亲自动手带领人扒掉自家的院墙,取出很多石料来。社员魏国栋家的三尺八寸直径的大石碾设在村头已经七十五年了,这次决定投出来。他说:“石碾辛苦一辈子,任务完成了,把它拿去建电站,马上就有钢磨代替它磨面。”别的农民也纷纷把许许多多的废石磙、破磨盘拿了出来。经过了一个通夜的酝酿,建站第一天——23日清晨,十一个农业生产队的送料大军出动了。赶牛车的、推手车的、抬的、挑的浩浩荡荡,冒着小雨,踏着泥泞,齐向工地进发,一路上兴高采烈欢声四起。四十四岁的妇女宋学文曾经缠过脚,走路很不得劲。她今天一定要扛着两根料,也不知滑了多少跤。生产队长劝她少扛一根,她怎么也不依。出嫁不久的姑娘马家兰,回来看娘正好遇上,也立刻出来送料。她说:“娘家出了这样百年不遇的大事,我怎能不参加!”
施工的人们更是热情高涨。当时天气还相当冷,沟里还有不少冰凌。社员们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疏浚渠床、砌造站基。刚一下水,人们都被刺得楞了一下,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好热水啊”!大家都响应起来:“好热水”、“好热水”,似乎真的下了热水似的,越干越起劲。当工地需要三棵大树使用的时候,找不着男劳动力去刨树,妇联主任宋桂珍不声不响地带着六个妇女前去,出人意外地在四个小时之内,就把它们放倒了。负责制造水轮机的静海城内铁工厂和木业社的工人,以及本乡和外县前来观摩的铁匠、木匠们,三天三夜,息人不息工具,为工地及时地赶制成了这套重要的机件。到建站的第五天,3月27日,一座二十一马力的水电站的各项工程:站基、水轮室、尾水室以及发电机、水轮机的安装等全部按期完成了。以后又做了三天渠道整理以及其他一些准备工作。
4月1日,当红日西沉夜幕降临的时候,站上的圆筒闸徐徐启放,发出了第一股电流。这个古老运河东岸的原野上,一朵不夜之花怒放了,陈官屯全村人民为之奋战的光明,真的来到了。
陈官屯这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建成,在天津专区各县农村发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社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国家,很快地建设起小型水电站来,这件事情,振奋着所有农民的心。
不仅如此。陈官屯还给人们创造了全面的方向性的经验。这个小电站的造价是十分便宜的,是今天农业社的条件完全许可的。它的全部投资,包括购买一只用电动机改装的发电机、一只钢磨、一套水轮机、一些铅丝铁钉、以及社员投资的木料、石料都折价在内,总共只有二千二百五十六元。以全村三千七百八十五个人平均,每人只花六角钱。这个电站,没用一根钢筋,没用一袋水泥,很少用铁,也很少用砖。全部水轮机的构件除主轴等三处外,都是木制的。进水墙是用红粘土打的,墙的表面和水轮室的四壁分别用旧木板、竹笆和苇席夹起。承受全部压力和冲劲的全站基础,就是那盘使用了七十五年已经完成历史任务的石碾。一切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是它的特点;但是工程质量做得很认真,据鉴定至少可以保用三年。
技术,对于今天的农村还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要到处兴建水电站,依靠谁来主宰技术呢?依靠中央派大批大批的专家下来显然是不可能的。陈官屯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依靠当地的农民、铁匠、木匠、瓦匠、各级领导干部和尽可能找到的技术人材。他们还请到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先行建站的罗子沟乡发电站站长、技术员前来指导。许多重要技术问题,当地的人们一面向他们请教,一面也自己摸索,一边做一边学。现在,地委、县委、乡委都有一些领导干部初步掌握建站的技术了。农民、工匠们学会的东西更多。如县城里的铁工厂技工周吉庆、木业社技工徐忠和过去连看也没看过什么发电站,不久前,他们到延边参观,当场做了一个模型,又要回一些参考材料。回来以后,两人合作,2月间试作第一套水轮机,只有两处装不拢返了工。这次又为陈官屯制的第二套,安装非常顺利,一放水就转,一转马上发电。他们进步之快十分惊人。农民们对于做站基、建水轮室等土木技术也已基本掌握。现在由下到上,由群众到干部,思想开始解放了,他们开始感到,技术并不是那末神秘和不可捉摸,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志气钻进去,就可以掌握它,驾驭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