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向深山要酒要糖要油要粉 向老林要棉要纸要胶要麻 四川举办的展览会证明野生五宝取之不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2
第1版()
专栏:

向深山要酒要糖要油要粉
向老林要棉要纸要胶要麻
四川举办的展览会证明野生五宝取之不尽
本报讯 本报记者范眭报道:在成都举行的野生五宝——纤维、油料、淀粉、果品、化工原料展览会,受到省内外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个展览会是由四川省供销社和成都市第三商业局联合举办的。从3月16日开幕以来,平均每天有四千多人前往参观。许多来自各地的工业、供销社、手工业等代表们,在这里学习怎样把过去弃于山野的野生植物,充分地利用起来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需要。
展览会共分五个部分,以图片、实物介绍了全省可以利用的三百六十多种野生植物。这种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野生资源,据初步估计,全省年产量达到三千七百九十五万担,不仅为地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并且每年能为全省农民增加一亿五千万元的收入。
展览会的第一部分是野生油料展览室。这里展出的一百三十多种野生油料,出油率都在15%以上,可以用作食用、点灯、制皂、油漆和一般工业上的润滑油。其中产于达县、绵阳、温江等专区的楠木籽,含油量达到52%,是出油率最高的野生油料。这里展出的一种四川普遍生长的松籽,估计产量达一千万斤以上,可以产油二百五十万斤。深受群众喜爱的山苍籽油,浓馥的香味在展览室里经久不散,现在这种山苍籽油已经成为出口物资。一些普通不为人们注意的油源如牵牛花籽、菩提树籽、萝卜籽,经过这次展出,发现了它们的新用途。
最使参观者惊讶的是野生纤维展览室。在这里看到的雪白的棉花、棉絮、布匹、衣服等,不是用棉田里的棉花制成,而是用蓑草、构树皮、桑树皮、芭蕉皮,甚至是稻草、油菜花秆制成的。这种人造棉花的洁白、耐用和保温程度,和原棉没有差别。同时生产成本也很便宜,一百斤蓑草就能制成八十斤棉花,每斤成本只要五角二分左右。从图片上,观众们还看到了这些野生纤维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操作技术过程。技术都很简单、易学;只要少量投资,就能投入生产。这里展出的用稻草纤维织成的衣服、袜子、毛巾、各色花布,都是由地方工业或手工业社制成的。野生纤维也可以与原棉或羊毛混纺成高级纺织品。展出的重庆中国毛纺织厂用棉秆麻和羊毛各一半混纺的呢绒,色泽美丽,制成女外套,每件价格仅十四元左右。这里还展出了用蓑草、笋壳制造的腊纸、牛皮纸。四川省现在已发现的野生纤维就有一百四十多种,估计资源约六百万担。如果全部利用起来,就相当于八百万亩棉田所产的棉花。
能够代替粮食酿酒,代替面粉浆纱、制浆糊,可以制粉条或作猪饲料的野生淀粉植物,在野生淀粉展览室里得到了证实。从展出的各种实物中,看到了广元、遂宁等地用青杠籽、粉葛根、土茯苓、野地瓜酿造的酒。它的质量和一般用粮食酿的酒相差不大。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全省每年能替国家节省粮食一亿一千万斤。
在野生果品和野生化工原料两个展览室里,陈列了成都、万县等地利用红根、橡碗、患香树果等制造烤胶和鞣制的皮革。我国制革工业中的烤胶,过去要依靠国外进口。现在如把已发现的六种烤胶资源全部利用起来,每年就可生产烤胶十六万担,可以满足市场需要。
这个展览会已成了省内各有关部门学习利用野生植物的技术场所,浙江、辽宁、黑龙江、河南、陕西等十八个省也派了代表前来参观、学习。他们回去时带了各种样品、照片和技术资料;提出了“向深山要酒、要糖、要油、要粉”、“向老林要棉、要纸、要胶、要麻”的口号,要把这些以往被人轻视的野生植物变成社会财富。
(附图片)
 (苗地插图)
下图从左到右:石蒜可制淀粉 香樟子可以榨油 蕨台根可制淀粉和酿酒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