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后生可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2
第8版()
专栏:

后生可爱
刘丰
在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中,好多工厂、农业社、机关、学校的青年都组织了青年突击队,有的设立了青年监督岗,有的建立了青年近卫军,名称虽然不一,干劲可都一样。真不愧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
这些青年敢于对同志提出尖锐的批评,敢于向旧传统挑战,也敢于独立思考,更敢于提出新鲜的问题。他们对领导、老师所提的意见既恳切又热情,该谈的问题都摊了出来,没有任何保留,可也注意到分寸,能达到使被批评者大吃一惊,立下非改不可的决心。
最近在一些大学里看到不少青年所写的大字报,就充分表现出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坚持原则的精神。例如他们指出“某些教授对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抽象的否定、具体的赞扬,口头上‘批判’、感情上崇拜的现象”。同学这样的提出问题,是因为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是一直咒骂共产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揭露是完全必要的,这种批评也是义正词严的。
这些青年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站稳了工人阶级的立场,虽然他们在知识上、学问上也许比被他们批评的人差的多。可是他们看清了方向,就敢说敢做,勇气百倍,一往直前。他们绝不左顾右盼,也不瞻前顾后,更没有向老古董低三下四卑躬屈节的奴隶精神。
从今天青年势如破竹、气壮山河的气概,不由使人想到古代青年的一些成就。古今中外很有一些大学者、大发明家,都是在学问不足的时候就创造了业绩。4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发出青春的光和热!”中提到了马克思和孙中山。孔子在三十出头时就已成名;李世民十九岁就起义;罗成在十九岁时就当了司令;释迦牟尼也是在年青时“得道”的;杜勃罗留波夫生活在世界上仅仅二十五个年头,可是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一年就读了四百一十种书,他每读一本书总要苦苦思索,一点不休息。他说:“不经过搏斗我是不肯向命运认输的。”这些人那样年轻,就做了许多的事,在思想阵地上树立了自己的旗帜!
而他们又都是勇于思索,敢于幻想,敢做,敢为的,所以即使年轻,不成熟,也能大有成就。“大器晚成”这话固然合情近理,人成熟了,成就自然更大些,可是年纪大了也就容易过分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也不尽全对。“后生可畏”倒是对的。但是,我们现在还应该说,后生不是可畏,而是可爱。
青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应该是风暴的突击手,他们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悍卫者,他们的创见也会把社会推向更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