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老大娘的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3
第4版()
专栏:

老大娘的风格
冀仲仁
在火车上,我看到一个农民老大娘教训一个知识分子。老大娘批评他不该吃包子不吃皮,吃鸡蛋不吃黄。这位并不服,说是鸡蛋黄没味道,太难吃;包子皮呢,又太硬难消化,吃了不合卫生。而且还说“东西是我自己的,别人管不着”。
这一下老大娘火了,用手指着他说:“我活了五十多岁,从来不敢管闲事。以前我也觉得管不着别人的事,如今我觉得管的着。不对的事谁也能管!何况这粮食总还是我们辛苦打来的。你别给我卖你那点子知识,满口消化呀卫生的,天下就没有光吃包子馅长大的人。你呀,其实是人事不懂,你长不长心?”
全车的人先是一楞,接着就哗哗地拍开了巴掌。她敢于这样去教训一个骄气十足的知识分子,的确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特别是她这段话,虽然简单,但听着很有分量。咀嚼起来,起码比一些大学教授们的长篇空论有味道。
我想,她由“不敢管闲事”,“觉得管不着”,到敢管事,“觉得管的着”,是她明白了权力已经在自己手里。她把“不对的事谁也能管”,“管的着”说得那么响亮,那么理直气壮,证明着她对自己的权力是多么的自信啊!
其实天下事本没有“不闲”同“闲”之分,过去人们不也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过去人们所以把事分为“不闲”和“闲”两种,一是由于财产的私有制,二是由于统治者的压迫。“不闲”同“闲”的分界,主要是同自己的利害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便是“不闲”,没有的便是“闲”的。因此,有些人只管同自己利害直接有关的事,对于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便都推出去不管了。久之,成了人们一种处世的方法,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它的支配了。这种方法,妨害着人们的联合同互助,却又便利着统治者和强霸者。因此,过去一切的统治者,把权利从劳动人民手里夺去以后,又总是教育别人“各扫门前雪”,而且警告人们说“是非只因强出头”。经过长久压抑以后,劳动人民终于被套进奴隶思想的枷锁,再不敢去管人管事了。于是管人和管事便成了少数人专有的特权。
解放以后,劳动人民的奴隶地位去掉了,走上了主人翁的地位,但在精神世界里,却还一时没有解脱出来。我们党通过各种运动发动人民起来管事,就是要打开这种精神上的枷锁,使人们从思想上完全解放出来。现在这位老大娘明白了天下并没有“闲事”,“天下人管得天下事”的道理,而且,当真出头管起事来。这说明经过整风运动,劳动人民的思想也走上主人翁的宝座了。
老大娘的事,告诉我们,“敢管事”不只是一种性格,一种作风,而且是一种主人翁的自觉。那些怯于管事,不敢说话不敢作事的人,除了性格上的懦弱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里还有着奴隶精神的影子。因而他们的风格也就不能同思想解放了的人一般高。至于,老大娘敢于蔑视知识分子的假知识,那是更为深刻的灵魂上的解放,这里就不再去多说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