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4
第1版()
专栏:社论

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
云南省委宣传部向各地县委发出了“立即组织搜集民歌”的通知,通知中说:云南各族人民中出现了很多歌颂生产大跃进的民歌。它不但丰富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各族人民社会主义意识的增长。因此,应该十分注意把它们搜集起来(见4月9日本报第一版)。
根据最近的消息,已经有不少地方在进行这项工作。他们收集民歌的方法是通过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把民歌记录下来,分类整理,这比我们历史上任何时期收集民歌的方法都要完善得多了。已经有些县已经编出了一些民歌集子。看来,这项工作已经引起了各地领导机关相当的重视,已经完全有条件可以大规模地进行。这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工作。它对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首先是诗歌和歌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从已经搜集发表在报刊上的民歌来看,这些群众的智慧和热情的产物,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生产建设的波澜壮阔的气势,表现了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的高涨。“诗言志”,这些社会主义的民歌的确表达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尚志向和豪迈气魄。河南禹县的一首民歌中,有这样的句子:“要使九百一十三个山头,一个个地向人民低头。”四川叙永县的农民唱的是:“不怕冷,不怕饿,罗锅山得向我认错。”湖北麻城的一首民歌是这样四句:“笼子装得满满,扁担压得弯弯,娃的妈呀你快来看,我一头挑着一座山。”
这些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诗。在农业合作化以后的大规模的生产斗争中,农民认识到劳动的伟大,集体力量的伟大,亲身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就能够高瞻远瞩,大胆幻想,热情奔放,歌唱出这样富于想像力的、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杰作。农民的形象在这些作品中早已不是呼天抢地的杨白劳了,而是足智多谋的“鲁班仙”、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以及治水的圣人“大禹王”。他们否定了曾经世世代代压在他们头上的“玉皇大帝”和“海龙王”,而自豪地说:“我就是玉皇”,“治水龙王社员当”。他们深信自己能够使“万水千山听调动”,使自己家乡的粮食增产的水平迅速地“跨黄河,过长江”。
这样的诗歌是促进生产力的诗歌,是鼓舞人民、团结人民的诗歌。只要把这些作品从群众中搜集得来,再推广到群众中去,就一定能够收到很大的效果。
民间歌谣“刚健清新”,历来都是诗歌文学的土壤。它对于今天的新诗创作也将起一种促进的作用,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语言艺术上,体裁形式上,它们的特色都值得诗人们的注意和学习。我国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就有着记录歌谣的宝贵传统,历代优美的诗歌没有不是从民间歌谣汲取了丰富营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首倡搜集歌谣,搜集歌谣的风气也曾经盛极一时,陆续出版了不少集子。但是,尽管过去的时代给我们留下许多民间的美妙的诗歌,成为诗人们吸取营养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旧时代毕竟不是人民当权的时代,他们用以表达自己的劳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歌谣,绝大部分像风一般地永远消失了;幸而未遭散失,为人们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则成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民间歌谣的记录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不仅更多地发掘了表现社会生活的作品,其中也有着崭新的革命歌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们听到了许多从心坎里飞出来的各族人民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唱他们自己新生活的民歌;各种的长诗短歌,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撒尼族的“阿诗玛”,苗族的“古歌”,傣族的“召树屯”,内蒙古汉族的爬山歌,回族的“花儿”,僮族的“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传统的或者新产生的民间歌谣,无疑都是人民群众和诗人们所需要的珍贵食粮。中国新诗的发展,无疑将受到这些歌谣的影响。因此,为了发展我们的诗歌艺术,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也是决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发掘尚有踪迹可寻的历代口传至今的歌谣宝藏,使它们不致再消失。
这是一个出诗的时代,我们需要用钻探机深入地挖掘诗歌的大地,使民谣、山歌、民间叙事诗等等像原油一样喷射出来。我们既要把它们忠实地记录下来,选择印行,也要加以整理和研究,并且供给诗歌工作者们作为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养料。诗人们只有到群众中去,和群众相结合,拜群众为老师,向群众自己创造的诗歌学习,才能够创造出为群众服务的作品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