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来到重庆的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4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来到重庆的工厂
——本报驻重庆记者
毛主席来到重庆了。3月28日下午,毛主席到了重庆钢铁公司和重庆建设机床厂。
夜里下了一场雨,山城重庆到处绿油油的,更加美丽了。这天下午四点半钟,毛主席乘坐的一辆小汽车在重钢大轧钢车间的车场停住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工人们都奔走相告,不一会坝子里、门口、路边,到处挤满了人。大家止不住心头的跳动。在这紧张、幸福的时刻,许多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会看错。不,这完全是真的,毛主席就在我们面前。他慈祥地笑着点着头,拍着手,从人们的面前走过。大家清楚地看见毛主席穿着灰大衣,红光满面,身材魁梧,看来只像五十岁左右,比电影上和照片上看见的要年轻得多。工人们看见我们伟大的领袖这么健康,都认为这是全国六亿人民的最大幸福。大家真是兴奋极了,尽情地拍手欢呼:“毛主席,您好!”“毛主席万岁!”当场就有许多人高兴得涌出了热泪。
毛主席来到轧钢车间。解放后我国第一根自己生产的钢轨,就是在这个车间轧制的。这里的两部轧钢机是六十年前张之洞从英国买来的。现在这两部老机器恢复了青春的光彩,正飞快地转动着,发出“哄哄”的吼声。1951年这两部轧钢机才轧三万多吨钢,今年可以达到三十五万吨以上。在车间入口处的钢板桥上,毛主席看了工人们用电焊烧的“十五年赶上英国”的标语。工人们为了每时每刻不忘记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这个伟大任务,特地把这个口号用电焊烧在每天上、下班必须经过的钢板桥上,表示自己坚强的决心。毛主席走到钢板段,详细地问了钢板的生产情形,公司经理、工程师等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看见工人们劲头很大,一个个生龙活虎一般地在高温下操作,就一直走到轧板机的附近,在那里站了十来分钟,仔细地观看工人们的操作。通红的钢板从辊上滑下来,滚过他的身旁。毛主席笑着,向工人们点头,挥手招呼。工人们一面精神百倍地操作,一面欢呼:“毛主席,您好。”钢板段的工人们看到毛主席这样忙,却不辞劳苦地跑这样远来到自己的车间,都十分感动。过去他们每小时轧制钢板十八块到二十块,这天在毛主席鼓舞下,他们创造了每小时产二十四块钢板的最高纪录。
毛主席在压平机旁看了一会,就来到轨钢段。这部马力机,张之洞买来后不多几年就被丢在一旁,抗日战争时期从汉阳搬到重庆,被抛在江边没人管,配件完全不见了。解放后,工人们把它收拾起来,配了上百吨、为数达三千多的零件。于是在1951年初轧制了钢轨。毛主席看了这匹马力机,这时辊槽里衔着一条条的钢胚,像火龙似的穿来穿去。毛主席问了这里生产些什么,多少种类,然后走到中剪机旁,站在开车台上仔细地看工人们把红红的钢胚一节一节地剪断。接着转过钢板整理场,来到冷剪机旁看工人们剪钢板。毛主席问了工人们剪钢板的情形。他对工人们的劳动产品一点一滴都这么感兴趣,看得这么仔细,问得这么具体;许多人激动地鼓起掌来。毛主席抬头看见了行车工人,就向这个工人招手致意;这个工人也在激动地注视着毛主席,向着自己最敬爱的领袖欢笑。
毛主席从成品库房徐徐走上一段有七、八十公尺的斜坡,看到篾棚库房,就关切地问:“修这个竹房子做甚么的?”
公司的党委书记回答说:“堆钢板的。”
毛主席了解到钢板轧出后用人工抬上抬下,就问:“是不是可以搞些机械化运输?”
在走到铁板桥时,毛主席看见两旁贴了很多大字报,就问:“大字报都贴在这里吗?这都是大字报吗?”他被一张题为“小脚女人”的大字报吸引住了,停下来,看了看,就问:
“这是谁写的?”
车间总支书记回答说:
“是我写的。”
毛主席笑着,又问:
“这是说的谁?”
这张大字报内容是批评大轧车间技术组工程师们的保守思想的,他们在讨论今年计划的时候,认为厂里提出向三十五万吨的目标前进没有根据,只能完成三十三万五千吨,现在事实证明今年完成三十五万吨没有问题。跟在主席旁边的一位工程师回答说:
“这是批评我们技术组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大跃进中不敢大胆迈步前进。”
毛主席快出这个车间的大门口时,两个女学工迎面跑来,她们兴奋地每人握住主席的一只手。原来车间的工人怕每个人都争着去握手,这样主席会累。所以就委托这两个女学工做代表来表示他们对毛主席的敬意。毛主席连连回答说:“好,好,你们好!”
从大轧钢车间到大平炉车间这段路的两旁,有好几千人等候着毛主席。毛主席见了,就走下车来,一再挥手向大家致意。
在走进大平炉车间门口的时候,毛主席停下来看工人们写的大字报,工人们最近五天五夜写的三万六千张大字报都贴在这里,内容多数是批评陈规旧例和保守落后现象的。工人们看见毛主席看了自己写的大字报,特别高兴。许多工人原来就站在贴大字报篾席的后面,他们伸出头向毛主席笑着,向毛主席问好。
大平炉车间的工人二十多天来,在生产上来了个“三级跳”——接连试制成功双包出钢、双槽出钢和三槽出钢,他们劲头大极了。毛主席被工人簇拥着走上平台。毛主席缓缓地走近第四号炉前,看进料的青年工人加莹石。小伙子们都把在毛主席面前劳动看做一生最大的幸福,谁不想显一显自己的本事呢?他们一边看着毛主席,一边拿着圆锹撮料往炉里抛,撮得那样多,抛得那样准,那样快。毛主席接连三次移近炉口,拿着蓝色眼镜仔细地往炉里看,问炉子多大,是什么式样的,要加些什么原料;在旁边的工程师都作了回答。
接着毛主席问:“炉子产量多少?”
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回答说,原来设计五十吨,前年改为七十吨,现在三槽出钢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吨。
毛主席听了,点头微笑着,连声说:“好,好,好。”
这时工人越来越多,好几个爬在吊车上。毛主席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连续回身向这些在大跃进中创造奇迹的人们挥手告别。毛主席对生产和工人们的关心,使大家深受感动,这时车间内外,掌声雷动,到处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个车间的“青年炉”的青年工人们说:这个炉子是毛主席看过的,我们一定要在这炉子上再打几个漂亮仗,我们不仅三槽出钢,以后还要四槽出钢,五槽出钢。这个炉子的工人们在当天就创造出了优良的成绩。主席看到的这一炉钢,炼成后,不仅质量是甲类,而且冶炼时间也是当天最短的一炉。
五点四十分,毛主席到了重庆建设机床厂。这个厂也是重庆一个充满朝气的工厂。这里的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反保守、革新技术的运动。许多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十几倍到几十倍,他们只要一个多月到三个月就可以完成相当于五年的工作量。这些热情的工人知道毛主席要来看他们的消息后,早就跑到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等着。当毛主席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许多人欢喜、激动得说不出话。随后广场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您好!”两个女打字员和一个女档案员想到毛主席可能从她们办公室前走过,便在门口等候。一会毛主席走上第二楼,她们正想迎上去时,毛主席已伸过手来,她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毛主席听到外面的欢呼声,就问:“找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大家?”这两个打字员马上说:“到我们办公室可以看得清楚。”毛主席走进她们的办公室,然后走到窗口,挥着帽子向大家招呼。在下楼的时候,他看到这里那里,到处贴满大字报,就高兴地问:
“你们贴了这么多大字报吗?”厂长回答说:“我们几天之内贴了二十几万张。”毛主席到了冲压车间。这里的工人早选择好了什么位子可以看得清楚,看得最久。工人们排在过道的两旁,后面的就站在机器上,钳台上。主席笑着,缓步走过工人们排成的巷道。二十四车间老工人曾右普从平时的照片上,知道主席到工厂都要看工人们做的活路,便和几个工人把车间最好、他们最得意的产品摆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猜着主席一定要看的。当主席越走近的时候,他们心跳得简直要蹦出来了。毛主席果然仔细地看了,并和工人们握了手。重庆建设机床厂有个青年铣工,叫廖世刚,他在最近实现了第六次跃进计划,在作缝纫机定位杆零件时,把用铣床铣改为用摩擦压力机压,两道工序提高了一百多倍,仅铣第二次两端面工序,原八小时作三百四十件,现八小时可作四万件。毛主席知道了他跃进再跃进的事迹后,很高兴。毛主席和这个厂好几个车间的工人见了面,直到黄昏时才离去。
3月28日,这天晚上多少人睡不着啊!许多领导干部想到毛主席这样重视工业,这样关心群众,这样深入、细致地亲自看工人们怎样生产、他们写了些什么大字报,越想越感动,表示一定要学毛主席伟大的榜样,认真学习钻研工业知识、技术知识,改进自己的领导作风。许多人都把这一天当成自己最幸福的一天,记在自己的日记上;但在兴奋之后都感到惭愧,感到自己缺点多,成绩少,对不起毛主席。重庆建设机床厂和毛主席握过手的两个打字员,都检查了自己,当晚修订了规划,表示一定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成绩,决不辜负毛主席的关怀。其中一个打字员第二天就从过去每小时打一千五百字提高到一千八百字,没有一个漏字。重庆钢铁公司大轧车间和大平炉车间的工人,第二天就分组召开了座谈会,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保证,决定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毛主席”。工人们说:“我们的领袖这样爱护工人,和我们血肉相连,我们一定要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回答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