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用新的生产工具代替原始工具 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工具活动蓬蓬勃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4
第2版()
专栏:

用新的生产工具代替原始工具
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工具活动蓬蓬勃勃
据新华社讯 改革生产工具的运动正在全国许多少数民族中蓬勃发展。
“天上飞、地下推”,是南方山区各少数民族多年的幻想,如今已成为现实。云南寻甸回族自治县各族人民架起高空索道以后,创制了好多种在索道上运转的飞车、缆车、绞车等,还铺设了十四万公尺的木轨和铁轨,行走推车。广西融安县的僮族农民也创制出自动运送肥料的竹轨。
不少民族地区已经掀起群众性的造车热潮。各族农民人人献计,个个动手,造出许多适应地形、道路和人畜力的车辆。那些没有本民族木匠、铁匠的少数民族,便由远道而来的汉族手工业者传授技术。现在,实现“运输车子化”的县、乡正在逐渐增加,无数条羊肠小道加宽修平,变成了车路。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农民把车子叫做“跃进车”,把新修的车路叫做“社会主义道路”,拿“肩挑一百汗蒙蒙,车推二百一身轻”来赞扬车子化。在青海省撒拉族聚居的农村,人们已经收拾起沿用千年的背斗、麻袋,普遍用轻便的手推车、毛驴车、骡马车、牛车来运土送粪。还有些边疆的少数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车辆,他们向汉族兄弟学会驾驭牛车、马车;把大量闲牛闲马加以利用。
有些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改革运动,更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向前跃进。滇西北高原上丽江县的纳西族、白族人民,不仅用步犁、双轮双铧犁来代替原始的木犁木耙,还创造了联合万能脱粒机、十行播种机等,涌现出近千名新式农具手。云南边疆的佧佤、景颇、傈僳等使用铁器时间还不长的少数民族,也正在革除原始生产工具,实行生产技术上的革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