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阅读
  • 0回复

农业中学在农村扎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6
第1版()
专栏:

群众自办自管自养 党委加强思想领导
农业中学在农村扎根
邗江县施桥乡农民赞美民办中学有八大好处:
一、群众出钱,不需国家投资;二、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三、高小毕业生能继续升学;四、安定农村青年;五、半耕半读减轻群众负担;六、培养农业合作社干部;七、加强农村宣传力量;八、加强农村扫盲力量。
本报讯 记者魏文华报道:江苏省邗江县施桥乡办起两所农业中学。完全由群众自办、自管、自养。
施桥乡有二十八个农业社,计五千五百四十户,二万一千人。全乡有公办、民办小学十四所,公立初级中学一所。由于中小学比例太悬殊,历届高小毕业生都感到升学十分困难。今年暑假全乡高小应届毕业生二百九十八人,估计就约有三分之二不能升学。因此,学生和家长们都热望举办离家近、花费小、学习和生产两不误的学校。大生产中,乡、社干部对于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希望有学习的机会。
但是,3月上旬乡里提出办农业中学时,不少人对这种新型学校怀疑,有的甚至讥讽它是“出胎不正,寿命不长”。干部也怕麻烦,说:“中心工作压得够重,没有时间办学校。”学生家长也有顾虑,开始时只有三人报名入学。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会在乡、社三十多次生产会议上反复宣传群众办学对于促进文教事业的发展和对于生产的好处,纠正了干部中轻视文教事业的思想。同时,乡党委调查了全乡一百八十七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思想情况,分片召开座谈会,宣传有关农业中学学习和生产两结合的方针、教学要求和培养目的。
这两所农业中学从筹备到成立,始终让群众来出主意,想办法。校址、学制、学生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教学内容、收费办法、学校管理等,都经群众反复讨论。学校成立后又分别由党、团、农业社和群众代表等组成校务管理委员会,经常研究教学情况。学校真正做到了群众办,群众管,群众养。
学校开学后,乡党委会组织政治教师,根据党的政策和报刊材料编写政治教材。学校内成立了学生组织,参加学校的管理。两校分别参照普通中学和农业社的规章制度订出包括课堂学习和田间劳动的学生守则,安定学校秩序和学生情绪。教师加强学习和备课,互相听课,集体研究,还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课意见,发现问题,随时改进,力求在教学方面做到三好:备课好,教课好,批改作业好。两校还分别和公立中学联系,派教师到公立学校听讲,请公立学校教师到农业中学作示范讲课,向公立学校借阅参考材料。
农业中学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如何结合生产。两校按照农闲和雨天多读、忙季少读的原则,规定学制。农业技术课的教学,起初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讲得太深,群众有不少意见,学校听到反映后立即研究改进。今年乡里北部旱地推广高产作物山芋,群众没有栽培经验,怕栽不好,又怕收了保管不好。第一农业中学就把山芋实物作教学材料,在课堂上讲山芋品种、育苗、栽培管理和贮藏等技术,在田间教学生进行育苗操作,并通过学生再向农业社传授。现在,全乡农业社已决定种植一千三百亩山芋。最近两校又配合乡里推广籼稻改粳稻,教学中讲粳、籼稻的对比,粳稻的品种、育秧、栽培管理等。教学中也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且随时进行检查,学生的劳动情绪和劳动效率都有所提高。
农业中学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都说农业中学有八大好处;一,群众办学,不需国家投资;二,学校教农业技术知识,便于推广先进技术;三,农村高小毕业生继续升学,不至半途而废;四,农业中学安定了农村青年,不再流入城市;五,半耕半读,学校在家门口,经济条件差的人也可以上学;六,可以培养农业社干部;七,学校教政治,加强乡里宣传力量;八,增强乡里扫盲力量。
这两所农业中学共有学生一百六十二人。现在学生上课和生产出勤率,都在95%以上。
(附图片)
文武全才 苗 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