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全部追肥,合理排灌,两次中耕 广东防止密植早稻倒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6
第2版()
专栏:

全部追肥,合理排灌,两次中耕
广东防止密植早稻倒伏
本报讯 广东省今年早稻田间管理比起往年,已经做到肥料多,水利好,稻苗密植。但是,密植后的稻田还极有可能因为肥料充足和稻苗密植而发生严重的倒伏危险。因此,广东省早稻怎样做到合理用肥合理用水,做到早稻田间管理的技术化,便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早稻田间管理技术化,首先强调防止倒伏。办法是:第一,要求插秧后七天到十天内全部追肥。插秧后,秧苗七天生根回青,接着是有效分蘖,再过十天后便是无效分蘖了。插秧后七天到十天追肥,便赶上有效分蘖。往年许多地方插秧半个月才追肥,往往误了有效分蘖期,赶上无效分蘖。无效分蘖太多,禾头枝叶茂密,加重禾的负担;禾根不能通风,阳光照射不到,根子脆弱,容易倒伏。第二,要求合理排灌。按照早稻生长、分蘖、结穗,结粒灌溉,科学地控制水的供应。第三,要中耕两次,取消脚踩的中耕方法。
这是早稻田间管理习惯上技术上的一大变革。因此,应当大量开办短期训练班,传授简单的合理用水、合理用肥的技术;要采用现场示范、现场参观,然后立刻推广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充分发动群众,让千千万万人一齐动手。
本报讯 广东省番禺县的农业社建立了土农艺师管理制度,做到田间管理工作制度化、技术化和规格化,使当前的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由于最近采取这一措施的结果,全县五万亩落后田的禾苗,有许多已经回青转壮。
今年春耕,番禺县全面实行了早插、密植一系列技术改革。但是,农业社原有的田间管理制度都未能适应这个需要。
中共番禺县委会最近总结了海心社和沙北社去年建立农艺师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立即在全县的农业社中推广,使全县的田间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两个社去年从社员中挑选出一批有生产经验和有责任心的积极分子,用短期集训和边做边学的方法培养为农艺师。每个农艺师都有固定的责任区。他们除了包干负责排灌、控制禾苗分蘖、追肥和药械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性较高的管理工作之外,还指导社员一般的田间管理技术。结果,这两个社的农业技术改革措施能自始至终全面贯彻执行,获得显著的增产。
(陈日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