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高旱山区蓄水不用再发愁 马布乡水窖群提供好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6
第2版()
专栏:

高旱山区蓄水不用再发愁
马布乡水窖群提供好榜样
本报讯 河北日报报道:在水利建设中,河北省许多人为高旱山区如何实现水利化发愁。涉县马布乡修建水窖群,给这些地区指出了实现水利化的方向。
现在,这个乡已打成了二千五百三十四个水窖,可容五万一千多方的水,可解决全乡一半土地的抗旱播种用水问题。加上其他的水利工程,全乡十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降一百公厘的雨,可以基本作到“洪水不下山”。
马布乡在涉县的符山脚下,境内有三座大山,两条大沟;沟里没水,山上没泉,地下水位又很深。全乡五个村,除北乱石岩村的吃水条件稍微好些以外,其他村不是没有一眼吃水井,就是井深十五、六丈,水母很浅。为了水,这里的人们曾打过架,死过人;为了水,人们求过“神”,请过“仙”,抬过“龙王爷”,但老天并没有给他们一点“恩典”。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他们修建了四座水池,打了一百四十眼水窖,这乡农民有水吃了,但是,仍然没有人敢想用水浇地。
去年12月中旬,区委书记郝金保带着一位水利技术员到马布乡来了,乡长李长兴和马布村社主任申玉河、赵米成等同他们一块到地里去检查,看到有几个人正打水窖,窖边还有一块黑油油的麦田。他们问:打多深?答:一丈八。问:多宽?答:八尺多。技术员计算了一下,可以蓄水十七公方,共合五百一十多担。问:多少担水可点种一亩地?人们指着那块麦田说:“这是用水窖的水点种的,一亩用了一百担;要种玉米,每亩七、八十担就行了。”这就是说,一个水窖的水至少可以解决四、五亩旱地的播种问题。要是打的多了,这不一样能实现水利化吗?大家顿时像得了宝贝一样,一连串的美好想像都涌现出来。这个说:干这个咱们有技术,有习惯,能解决用水,还能防涝、保持水土,使洪水不下山。那个说:打水窖蒸发和渗透的少,又离地近,浇地也方便。
跟着全乡就开展了群众性的打水窖运动。
打水窖过程中,群众的创造层出不穷,开始时有的水窖打不深就遇上了大石头,社员们为了节省劳力,就在底部挖一个平洞,变成“平窑水窖”,多盛了水。有了这个创造,又启发社员把几个水窖打通,变成了“连环水窖”,可以用水车浇地。接着,还创造了“葡萄水窖”和“锅炉式水窖”等。
(附图片)
马布乡水窖群示意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