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登封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6
第2版()
专栏:

登封见闻
本报特约记者 李准
这些天来,从郑州到登封县的公路上,每天汽车来往不断,参观人群就像拧成的一股绳。在这个县里,虽然有峻奇巍峨的中岳嵩山,有久负盛名的少林古寺,有大科学家僧一行居住的会善寺和古老的嵩岳书院等名胜,但是,来参观的人们,却无心览名山,访古刹,因为还有更吸引他们美景奇事:那就是登封县的全面大跃进。
说说“快”
也许会有人问:“这次生产大跃进,开展得这样猛烈,这样迅速,究竟是怎样推行得这样快呢”?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说说快的情形。
在王上村修水库时,群众打听着鲁山县冬香兰合作社制成了运土“小火车”(木制有轨手推车),很节省人力。水利委员宋国显就连夜赶了去,三天赶了四百里,把样子弄了回来,连夜就动手做起来。在他们还没有做成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来学习了。不到几天,全县很多水库上都出现了这种“小火车”。
就拿农村磨面粉用的石磨来说吧,这东西从对臼窠改进后,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几千年了;几千年来一直是那个老样子。可是在唐庄区,不到十天就改变了磨子的面貌。原来三官庙村有个青年叫冯德祥,样子挺乐观,看来也有个钻劲。他从青年报纸上看到偃师县做了一个手摇磨,一天一个人就能磨八百斤粮食,抵得上十头驴子。灯节那天,他约了个老木匠,连夜翻过大山跑了一百一十里,到偃师县去学习。夜里赶到偃师县,在灯下看了手摇磨,画了样子,量了尺寸,又立即起五更跑回来。他连家门也不曾进,就连夜找木料开始干。
冯德祥连饭也顾不得吃,在赶着做手摇磨;可是还没等他做好,区委就组织各乡来参观学习。一天以后,全区各村都“砰哩砰啦”地做起手摇磨来。
在跃进中,那怕一点经验,一点创造,都会迅速被人发现重视,迅速被传播推广。唐庄先锋社根据外地经验,制成了颗粒肥料场。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全县社社、队队都有了颗粒肥料场。
人们就是用这样的速度和时间竞赛着,跃进着。现在在农村,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改变着面貌,产生着奇迹。
比城市还卫生
过去,有些人们一提起农村,总是先有一个“脏”的印象。就是到过农村的人,也觉得在农村讲究卫生是有困难的。但是,在这次大跃进中,群众以坚决的行动,打破了这种陈旧的看法。
到登封县参观,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这里农村比城市还干净。”在这里,差不多每一个村子的街道都经过整理,房子都用石灰刷得雪白,那怕是深藏在山沟里几间草房,也都刷得洁白漂亮。在登封县的十个村镇,我们曾经走访了八个。我们在这些村镇上看到的,街道都经过平整,两旁台阶砌得整齐美观,家家门口都设有太平水缸、垃圾箱,大门、窗户都经过粉刷油漆,焕然一新。
就以厕所来说吧,过去是蚊蝇聚生的地方,现在每个厕所上都加有盖子,墙壁粉刷一新。有些村子还请会画画的人,在厕所的墙壁上画着几枝牡丹花卉。因此有很多人说:“这简直不像厕所,倒像是戏台上的布景一样美观了。”
年前,全县改装了六万多个厕所,五万多个厨房炉灶,基本上把全县每户的厕所和炉灶都改装了一遍。
在大冶村,我们看了几家农民。在厨房里,炉灶都是泥得白光,一尘不染;案板刷得上下发白,碗有碗橱、筷有筷袋,就连那些土制的瓦盆子、面罐子也都洗得黑明发亮,没有半点灰星儿。走进屋子里,衣服、被褥都洗得干净洁白。在这里不但早已推行新接生法,妇女们还有“月经牌”、“孕妇照顾”的经常制度,在妇女月经期或怀孕不能做重体力劳动时期,都有个牌牌。生产队长就是根据这些牌子分配给她们适当的劳动。
越是在脏的地方,卫生工作越是作得彻底。在这里的牲口圈中,看得更是显著。牲口槽洗得很干净,每个槽上、水缸和料缸上都有盖子,圈里总是垫着细软的黄土。牲口讲了卫生,肥力增加了,疾病减少了。在大冶村,1955年三个月就开支了牲口医药费八百七十九元;在他们开展“三勤五净”的牲口讲卫生运动后,1957年全年只开支了二十一元。
登封县在2月底已经消灭了五十四万只老鼠,七十一万只麻雀,平均每户消灭了十只老鼠,十多只麻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