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楚雄彝族自治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8
第4版()
专栏:资料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汹涌澎湃的金沙江的南岸,西面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联。境内杂居着彝、汉、苗、傣、回、白、哈尼、傈僳、僮族和瑶族等十种民族,人口共一百六十七万三千多,其中彝族三十八万五千多人,占全州人口的23.04%。自治州的面积约三万八千多平方公里,地下矿藏、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都非常丰富。目前已经发现的铅、铜、铁、石油、石棉和煤等各种矿产资源已有三百多处,可供发电用的水力资源不下数百万瓩。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在这里施行残暴的“以夷治夷”政策,使三十多万彝族散居在全区十五个县内,分为四十多种不同支系或名称。但是,各民族却在历史上长期的共同劳动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山区各少数民族和坝区汉族人民互相供应土特产品、粮食和手工业品,各民族互相学习耕作经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经过这里,向各族人民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从那时起,楚雄地区就开始了各民族联合反抗统治阶级的新阶段。1948年,他们终于建立了一支各族联合的武装力量,成为当时党所领导的边疆纵队的一个支队,对各民族共同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放前,楚雄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统治者的压迫下,生活极端贫困,许多地区沿用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耕地不固定,有的亩产粮食还不到一百斤。解放后,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扶持下,用共同的劳动大大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生活。去年,全州的粮食总产量已由1952年的九亿多斤增长到十二亿多斤,每人每年平均由六百三十五斤提高到七百六十五斤。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52年,全区只有七个破烂不堪的小企业,现在已有各类厂矿二百三十三座。全区十五个县,全部通汽车。
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心这里的民族教育事业。目前,全州中、小学学生已达十六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就有三万五千多人。在广大农村,还有八万多各族农民拿起了书本开始学文化。党在楚雄地区几年来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的共产主义干部,其中能独立担负县、区、乡三级领导工作的就有一千多人。同时,全州有五千多名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和近万名共青团员,各族人民把党和共青团的各级组织称做“万年桩”,认为这是各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可靠保障。
(新华社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