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唐县的生产推进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7-06
第1版()
专栏:

  唐县的生产推进社
     一
唐县生产推进社是由原县联社与实业科合并成立的,下设生产指导部、信用部及业务部,共有干部三十二人。生产指导部除一般干部外,又设立了一些专业干部,有一个打井按水车小组,两个专管滩地的干部(即唐河滩地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及委员),一个畜牧小组(专管一、二、三区山地繁殖牲畜事业),一个领导纺织的小组,还计划再设一个造林组。如果勤务社、优抗社发展起来,再增专门干部。这些专业干部,以后得与群众性的生产组织如滩地代表会、纺织代表会、造林积极分子等相结合,专门致力于这些生产事业。
分社是完全根据群众生产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一、二区灾民的生活问题,他们在一、二区建立了一个分社,它的任务是结合贷粮,通过生产,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目前主要是贷给群众布匹跑运销,与建立鞋厂,组织妇女做鞋。为了发展四、五、六、七区的纺织事业,在那里设立了一个专门经营纺织业务的分社。分社不是按区平均设立,也不象过去有些合作社关门经营而不问群众生产,它是完全为了发展一定的生产事业,解决群众生产上的要求建立的。
    二
目前唐县生产推进社及其分社所经营的业务有以下几种:第一、直接举办贷粮贷款。目前经推进社直接组织出贷的,计有农业贷粮九六二七斤,贷款边币一、二七七、○○○元(主要用于打井、买牲口、买小车),贷给九个村的贫农五四户,中农二三户。纺织贷粮一○三九四斤,线子十四斤,贷给七个村贫农九十七户,中农十八户。运销贷粮四二七斤,款二、四○○、○○○元,布一八四○匹,贷给十六村贫农一五五户。工业作坊贷粮六六六斤,款三○、○○○、○○○元(作小车,织布机与孵小鸡),共贷给贫农三一○户,中农四一户。
贷粮贷款尽量给群众以便利,愿要米者给米,愿要款者给款。一、二区贷给灾区运销的布匹,是推进社了米买来的。根据他们的经验,以贷群众所需要的实物为最好。推进社在四区收了线贷给织布户,在六区联合社木工厂定作五十辆小车,贷给需车户,保证了借贷户把所贷粮款用于正途。第二、在农业上,推进社主要的任务是通过贷粮,帮助群众打井、置水车、买牲口、买农具、调剂种子。目前已调剂了种子,并派了两个组去做水车。第三、在副业上,推进社拟把一、二区变成普遍的做鞋区和运销区。现已贷出一八四○匹布,正着手在一、二区再建立鞋厂,加上二区原有的二个,可解决六百至八百人的生活问题。
    三
为完成以上的任务,生产推进社要设大量专业干部,现已超过编制十三个人,将来再发展可能超过二、三十人,他们的生活如何解决?县推进社在唐县城内与南店头集上收买土布,既发展了纺织事业,又从经营中取得一部正当的手续费,每年约收入纯利六千余万元,解决二十至三十个干部的开支是不会成问题的。(编者按:机构是否需要如此庞大?值得考虑。)
    四
旧县社由推进社接收了。各区的联村社(只七区没有)过去经营供销、织布工厂、鞋厂、药社、木工厂、花房等业务,有的作得不错。推进社对于他们不是一律退股取消或接收,而是保存并扶植对群众有利的,取消对群众没有好处的。经研究结果,把织布工厂(一、二、三、四区各一个)一律取消,机子贷卖给群众,因为在农村中,把织布作为副业比较更有利,搞成工厂容易赔钱,很多都垮了台。供销业务一般也结束了,过去敌人封锁,山区办处到敌区统一采买必需品供给村社,对群众是有利的;现解放区交通便利,各村社可自由到市场去买,联村社供销即不必要了。鞋厂、药社、木工厂、花房,全部保存并加以发展,中心是改进经营方式,克服机关化,(编者按:克服机关化和改善经营方式两点,十分必要,但要做到此点,就必须克服许多不正确的观点,如救济观点、平均主义、分散机器、用人主要不是按照生产需要而是按照抽象的政治资格、贫雇成份等。)使能对群众有更多好处。联村社结束后,其资金征求群众意见,决定退回或用于其他对群众有利的生产业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