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也谈甘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19
第8版()
专栏:

也谈甘薯
覃保霖
给病人治疗时,处好方后,病人家属常常要问一句:“医生,能给病人弄点甚么吃的呢?”我总是这样回答:“给他调碗穇子粉吧,要不然,给弄点甘薯汤吧。”
根据中医对病人的调理,处于进行性实热症或极度衰惫的虚症,正在治疗的当儿,进清淡一点的食物比过度肥厚的食物要好得多。要找“甘平清和”之品,甘薯就首当其选了。而且甘薯还有药效,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甘薯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赵学敏更谓甘薯能治痢疾下血,湿热黄疸,遗精淋浊,血虚经乱,小儿疳积。昔人还有关于经常食用甘薯能够延年益寿的记载。晋朝嵇含撰著的“南方草木状”说:“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薯,海中之人寿百余岁者,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尔。”
甘薯是扑地缠生的,一茎蔓延数十百茎,节节生根,所以能够一亩高产达数十担,比种五谷的亩产高达二十倍。近年广西等地试验甘薯与日光花嫁接的结果,个体竟有重达一百斤的,可说是史无前例。最近山西又把薯类推荐到“主食”的地位,更是群情允洽的了。
细绎诸家笔记,对甘薯的来源好像还有点纠缠不清。嵇含认定甘薯原产南海之滨;陆燿谓闽人陈经纶引渡自吕宋;群芳谱记“朱薯亦名蕃薯”;清稗类钞记“本出琉球国”。其实甘薯的品种有白心与黄心之别,晋人笔记是指的白心甘薯(陈祈畅异物志并同)。据我在农民中了解,现在南方所称“蕃薯”,原来仅指黄心甘薯。白心甘薯当初是不加“蕃”字的,后世引入的黄心甘薯才叫“蕃薯”。由于两者在形态上相差不远,所以“群芳谱”等记载的时候不分黄白,混称“蕃薯”了。其后由于长期繁殖交接和变异,连甘薯的皮和肉都有黄有白,有浅红深红,有浓黄淡黄等等区别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