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文化革命的萌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1
第7版()
专栏:

文化革命的萌芽
若波
近月来,文教战线不断传来捷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已经基本扫除文盲,河南等地已经普及小学教育,河南和江苏等地都在大力发展民办农业中学,南京市和番禺县都办了大专学校;而在湖北天门县等地已经村村有文化技术夜校,社社有俱乐部,山西和云南等地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当繁荣。这是可喜的现象,表明了生产大跃进之后,必然会出现文化教育大跃进,我国的文化革命高潮已经临近了。
缺乏文化技术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文化技术也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一定要有文化教育的大跃进相配合。工农业生产中掀起了技术革新的大运动,一定会引起群众学习文化技术的大运动。改革旧农具、改变手工操作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技术革命,也一定会引起消灭文盲和普及中、小学的要求。而如果没有一个文化革命的高潮,就很难迅速地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目前各地传来的文化教育战线的捷报,正是文化革命的萌芽。文化教育是上层建筑,一定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天门县小庙乡之所以能够发展和巩固俱乐部、发展和巩固文化技术夜校,最主要的是密切结合了生产。这个乡流传的一首歌谣是最好的说明。这首歌谣说:“文化技术开了花,棉花产量大高涨;劳动遍田野,歌舞满村庄;白天是庄稼汉,夜来进学校;干劲加钻劲,跃进有保障”。
当然,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上,也有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路线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多快好省地办起群众所需要的文化教育事业;一条路线是不相信群众,不敢发动群众,少慢差费地办所谓“正规化”的文化教育事业。前一条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它既能够切合实际,也符合群众要求,能迅速地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掀起文化革命运动的高潮。后一条路线是反马克思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的路线。它脱离实际地违背群众的要求,慢腾腾地拖住文化教育事业的后腿,阻碍了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倡导的是前一条路线,反对的是后一条路线。
毛泽东同志在三十一年前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热情洋溢地赞扬湖南农民的革命运动。在十四件大事中写有“文化运动”这一件大事。证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文化教育,而他们自己有热情来创办自己所需要的学校;也证明所谓“正规化”的学校,却为农民所厌弃。现在把毛主席的这一节文章抄在下面,作为办文化教育事业的座右铭。我们预祝马克思主义路线获得巨大胜利,让文化革命的萌芽,茁壮成长,万紫千红地遍地开花,结出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之果!
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写道: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国有90%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洋学堂”,农民是一向看不惯的。我从前做学生时,回乡看见农民反对“洋学堂”,也和一般“洋学生”、“洋教习”一鼻孔出气,站在洋学堂的利益上面,总觉得农民未免有些不对。民国十四年在乡下住了半年,这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才明白我是错了,农民的道理是对的。乡村小学校的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合农村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又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宁欢迎私塾老师,不欢迎小学教员。如今他们却大办其夜学,名之曰农民学校。有些已经举办,有些正在筹备,平均每乡有一所。他们非常热心开办这种学校,认为这样的学校才是他们自己的。夜学经费,提取迷信公款、祠堂公款及其他闲公闲产。这些公款,县教育局要提了办国民学校即是那不合农民需要的“洋学堂”,农民要提了办农民学校,争议结果,各得若干,有些地方是农民全得了。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不久的时间内,全省当有几万所学校在乡村中涌出来,不若知识阶级和所谓“教育家”者流,空唤“普及教育”,唤来唤去还是一句废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