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 改进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大连机床厂把一部分管理权下放到车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4
第1版()
专栏:

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
改进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大连机床厂把一部分管理权下放到车间
本报旅大23日电 记者顾铁风报道:大连机床厂把一些科室的管理权下放到车间,使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发挥车间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今年第一季度,全厂超额9.7%完成总产值计划,季度平均日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大连机床厂是专门生产精密机床的企业,有一千八百多人,六、七个车间。但管理机构非常庞大,厂长领导下的二十四个科室,把大小工作都抓在手里,车间只能够按照原订计划进行生产,无权过问管理工作上的问题。而许多科室制定的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又常常脱离车间的生产实际。例如,过去车间要动用一块小材料,必须经过材料科批准,要动用一元钱,也要财务科批准;有时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要经过几个科室联合“签字盖章”,以致使容易办到的事情也只得作罢。结果,科室与车间之间不断发生矛盾。管理人员同生产人员常常扯皮、推诿、互相埋怨。
去年下半年企业开始整风以后,职工们贴出数以万计的大字报,集中地揭发了企业管理科室同生产车间之间的这种矛盾,领导上根据群众的意见,大刀阔斧精简管理机构,把二十四个科室并为十三个,精简管理人员54%,并且抽调一部分管理干部下放车间,充实车间领导力量。同时,还把一些管理权逐步下放到直接生产的车间。
大连机床厂把厂级同车间的分权的范围,叫作为“二、四、六”。所谓“二”,就是厂一级必须掌握住生产调度和计划平衡两大管理权;所谓“四”,就是厂一级按季度掌握产量品种、产值、质量、成本四大经济指标;所谓“六”,就是有六项管理权下放到车间:计划科下放到车间的有四项权——产量品种、产值、成本、质量指标。过去,这些指标是每月下达一次,现在改为每季下达一次,在一个季度内,车间有权按照主次、轻重等情况灵活调度。检查科把产品质量的检查权下放到车间,原来的检查员由科室领导改由车间主任统一领导,这样就加重了车间关心产品质量的责任,可以改变过去检查员同车间对立、扯皮的现象。工艺科把制定工艺权下放后,车间有权制定和修改工艺,使产品工艺更切合生产实际。原来由厂级管理的经济权(车间经费开支、分发奖金等)、中修、小修机器设备权和决定工时定额权,也都分别由科室逐步下放到车间,使车间干部和职工更关心降低产品成本,主动灵活地修理机器设备,合理地制定工时定额。
这个厂把部分管理权下放到车间的革新措施,经过三个月实践,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企业的管理工作与生产实际更能密切结合了,车间的责任加重了。车间干部对各项工作也心中有数了,这就便于调度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上下一齐把生产搞好。铸造车间主任曲绵潼说,过去车间管理干部像个不知柴米价的厨司,整天忙着生产,上边给什么活干什么活,却不知产品成本,更不去关心怎样去降低成本。这次成本员下放后,这位厨司知道了柴米价,心中有了数,到处设法降低成本。一次,他发现原料供应计划中规定要使用一部分废钢屑,但有关部门却给运来每吨比废钢屑贵两倍多的废钢。于是,他主动同供应科商量,调换废钢屑使用。许多车间主任也比过去更加关心产品质量了。车间中发生了质量薄弱的环节,车间主任总是主动抽调强有力的检查员去检查,并且发动工人设法改进产品的质量。
厂一级部分管理权下放后,原来属于科室的检查员、成本员、工艺员等,都由科室搬到车间办公。因此,一些繁杂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自然废除了,办事迅速及时,人人痛快。例如铸造车间副主任丛杞滋,最近发现有一个机床部件过大,浪费铁水。他就拉着工艺员到现场和工人一起研究,就地修改工艺,并按照试验成功的新方法进行生产,使每个新部件节约铁水一点三公斤。而在以前,类似这样修改工艺,得按制度经工艺科批准。有些技术革新建议,往往由于必须经过科室层层批准,常常被积压或被埋没而成为“难产”。现在,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取消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已经逐渐形成,工人的工具改进、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活动,已经大量涌现。
厂一级部分管理权下放后,随之密切了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的关系,企业中出现了政治上团结、工作上协作的新风气。这个厂的厂长苏君彦说:厂长、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过去“三不满意”,现在变为“三满意”了。厂长可以摆脱部分事务工作,用主要精力考虑全厂重大问题;管理人员同直接生产的工人相结合,不再为脱离生产实际而苦恼;而直接生产的人员,解除一些不合理规章制度的束缚,生产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