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周总理在郑州郊区农业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4
第2版()
专栏:

周总理在郑州郊区农业社
方徨 林召
4月20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副总理、习仲勋秘书长等来到了郑州市郊区燕庄乡关虎屯农业社。
三点多钟,周总理乘坐的汽车开进了村庄,早就等在这里的农业社干部和区、乡干部都拥上去和周总理、彭副总理等握手。这时,人群中走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人们争着向周总理介绍:他是劳动模范鲍有德。周总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亲切地问:“多大年纪了?身体好不好?”鲍有德说:“七十岁,身体很好。一天还可以挣八个工分,挑一百斤呢!”总理非常高兴,转过脸来,把他介绍给彭副总理和习仲勋同志。接着,总理又询问走在旁边的一位女同志,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当总理知道她是社里的团支部副书记时,笑着说:“你做多少工分?”
“七分。”范荣仙答。
“好呀,你们这里的老年人、妇女都能干,真是老年赛过老黄忠,妇女赛过穆桂英。”
看小麦,谈收成
在一块麦田旁边,周总理详细地询问了小麦生产情况:一亩地有多少株,一穗有多少籽,并且蹲下来察看墒情和小麦生长情况。当人们告诉总理每亩计划产量七百斤时,总理说:“嗬,这么多!能达到吗?”他问旁边的杜德新同志。“能!”杜德新同志回答。这时,鲍有德老汉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周总理问他说:“他们说了不算,你有经验,你说今年能收多少?”鲍有德说:“七百斤。我活了七十岁,没见过这样好的麦子。七百斤办到了!”周总理愉快地说:老汉说能行那就能行。
人们告诉周总理,这还不是社里最好的麦子,最好的麦子每亩要打一千斤。周总理来到了计划亩产千斤的小麦田里,绿得发乌的麦子挤得紧紧密密,周总理连声称赞好麦子。社长刘守忠向周总理介绍说:像这样的一类麦田全社有四百多亩;全社二千多亩麦田中,三类麦只有五十亩。这时,郊区农委副书记杜德新拔下一根麦穗,数了数有三十七粒。周总理接过这个麦穗说:“有三十七粒,可不坏呀!我要把这个麦穗保存起来。”刘守忠接着说:像这样的丰产地,平均起来每根麦穗有四十粒。周总理问:每亩有多少株?刘守忠说:一百二十万株。周总理说:合起来就差不多是一千斤了。他高兴地向社员说:“你们要收这么多,我们要给你们写信庆贺啊!”又是一阵欢笑声。社员们都为周总理这种深切关怀生产的精神深深感动。这时候,彭副总理拉着鲍有德的手说:“你说说,解放前好麦能收多少?”鲍有德说:“不到二百斤。我的四、五亩地还算好的呢,才一百二、三十斤。”彭副总理兴奋地说:“现在一亩顶五亩!”
和群众谈家常
周总理来到的消息迅速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社员都赶来看周总理。周总理握着一个叫徐占魁老汉的手,和他亲切地交谈,问他多大年纪,家里有多少人,能做多少工分?徐占魁告诉周总理说:家里有六个人,他自己一天能做八个工分。周总理称赞他人老劳动可不错。
从麦田里回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邻居、工业计划经济学校的学生,一齐鼓掌欢迎周总理来临。周总理向他们招手,并且教育他们要向农业社学习。总理说:你们住的地方就是社里的土地,要多参加义务劳动。总理问:“那位是党委书记?……农业社一忙不过来,你们就出动。”他还指着一块麦田向学生说:“你们学的经济学就在这里。”同学们一致回答说:“我们记住,我们努力学。”
周总理非常关心这个社和社员的收入。他不断问到这个社去年收成的情况,社长告诉总理:去年全社收入十六万元,今年计划收入五十六万元。总理说:这可真是大丰收,大跃进。接着周总理还参观了这个社的红薯火炕育苗。
这个社今年要种八百亩红薯,全部是采取火炕育苗法。火炕育苗可以提前下种,增加产量,又可以防治红薯黑斑病。全社八百亩全部推广火炕育苗法,今年要保证亩产一万斤,争取一万二千五百斤。
周总理在参观了火炕育苗法以后,访问了这个社第三生产队队长张运保的家庭。张运保解放前是个贫农,家里很苦,解放后生活年年上升,去年盖了三间新屋。周总理走进了他的房间,看了看屋内清洁整齐的摆设,他问张运保:你家粮食够吃不够吃?张运保说:够吃,还吃不完。
勉励下放干部好好锻炼
下午四点多钟,周总理来到了燕庄乡的常寨农业社。这里正在开下放干部会议。人们一下子就把周总理围了起来。当周总理知道他们是下放干部之后,就关切地问:“你们来了多长时间了?生活习惯不习惯?”周总理拍着一位下放同志的肩头说:“现在肩膀还痛不痛?”他又转过身来向旁边走着的女同志饶有风趣地问:“你们哭了没有?”人们齐声回答道:“没有!”随着坚定地回答,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这时,人们都感到仿佛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总理是这样地关怀下放干部,而又这样地平易近人。总理勉励下放干部要好好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并且要好好向老农民虚心学习。
周总理一面走,一面详细地询问着社里的情况。从劳力到生产,到社里今年的增产规划,以及下放干部的劳动状况,真是无微不至。当周总理要离开常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还一再问:“下放干部怎么样?”并且谆谆嘱咐这里的乡、社干部说:“你们得好好使用他们,他们也要帮助你们搞点文化学习。”
人们都没有来得及留意到时间,但是太阳已经快落下地平线了。人们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走了,但是人们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人们都感到周总理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带来了鼓舞。关虎屯农业社的干部决定在当天晚上就开群众大会,讨论如何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保证今年增产计划的全部实现;常寨社的下放干部,也表示“红在农村,专在农村”,把一切贡献给农业生产大跃进。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保证完成生产跃进规划,给党中央送喜报,感谢周总理的关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