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山区书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4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山区书简
林淡秋
在新社会,人懂得跟时间赛跑,时间又何尝不懂得跟人赛跑呢?我到三门以后,二十多天飞过去了。我想起你们热情的嘱咐,该是向你们报告情况的时候了。
三门是浙东一个“山里县”,原是我熟悉的故乡,可是久别重临,却有陌生之感了。1950年的初春,三门解放不久,我曾经回到这里住过几天。那时所见所闻,也够使你激动的,可是跟今天的情况一比,我就目瞪口呆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年是很短的时间,可是这个“山里县”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你瞧,四通八达的汽车路是新的,县城耀眼的电灯是新的,广播站、新华书店、三门戏院、工人俱乐部,以及其他许多建筑物,都是新的,连过去那么熟悉的城区街道和商店也被改造得认不得了。全县自然面貌的变化更为显著,还用得着说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吗?过去上山下田都要脸红的人,如今都以此为光荣了,能劳动而不劳动,才要脸红哩。小学生拾粪,中学生开荒,妇女犁田、插秧,已成风气,干部劳动缺勤,事前请假。新人新事新气象!自然,也有我熟悉的东西。乡音是熟悉的,旧式农具是熟悉的,老法挖土运泥的劳动是熟悉的。熟悉而又陌生,正是跃进中的故乡。
在多山地带,在滨海地区,最触目的是大大小小的新建水库,是刚被改造过的烂塘田。全县三百多个水库给十多万亩稻田保证了四五十天抗旱能力,而三万多亩烂塘田的改造能使产量大大提高。至于耕作制度方面的变化和各区绿化情况,那就说不尽了。
你们懂得这些变化的实际意义吗?应该让你们知道一些过去的情况。解放前的三门的特色是三多:山多、烂塘田多、土匪多。多落几天雨,山洪倾泻,一片汪洋,有时再加海潮汹涌,冲击塘堤,塘堤便在内水和外水的夹击下溃决了。人声鼎沸,锣声震天,也阻挡不住老天爷的暴行。一望无际的稻田颗粒无收。连有田有地的人家也往往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困难户,叫做“夜穷”,更不用说原来的赤贫户了。那么天不落雨又怎样呢?同样不是好兆头。赤日当空,水无来源,稻田喘气,田禾枯萎,居民又要喊皇天了。为了争水,亲兄弟也会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因争水而酿成两村之间的大规模械斗,全部生产工作都停顿了。因为怕旱,谁也不敢放掉烂塘田里的水,而多水烂田不能种绿肥(草子),而且插秧时需要特别长的秧苗,无法早插早收,结果只能种单季稻。又因有水灾的威胁,谁也不愿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只怕全部心血付之东流,大家都抱“靠天吃饭”思想:“有得收,收几斗;没得收,便让鸡搜搜。”所以即使没有水灾旱灾,烂塘田的产量也低得可怜:一般亩产二三百斤,最坏的只有几十斤。“三多”不变,“三灾”无穷,再加苛捐杂税,剥削重重。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你们难道想像不到?解放以来,三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善自己的命运,产量逐年提高,土匪绝迹,那是足以超过以往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况的了。但在大跃进运动以前,“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并未根本扭转过来。
大跃进运动在自然面貌上所引起的深刻变化,预约了今年的大丰收。有了这么多水库,事情便好办了。雨天可以蓄水,旱天可以灌溉,有备无患,谁不愿意在党的指挥下挖沟开渠,放掉烂塘田的水,把它改造为两熟丰产田呢?今年产量指标一再跃升,最后确定为平均亩产八百斤。这在过去连梦中也不敢想望的事。今年还要大修水利,全县水利化的伟大计划不久可以实现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尤其是像三门那样多山靠海的山区、半山区,可是今年大丰收的最大保证,除了水利,还有肥料。经过两星期的突击积肥运动,平均每亩肥料已达五百担以上。这是可以跟三百多个水库工程媲美的奇迹。
修水库也好,积肥也好,那种热火朝天的集体劳动,会使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白天人潮汹涌,晚上是一片片灯光:汽灯是白的,灯笼和“柴爿灯”都是红的。不分男女老少,无数人家全家关门出勤。数不尽的英雄人物,说不完的模范事迹,看不完的光荣榜!十多万光荣的儿女就用这样开天辟地的精神和排山倒海的劳动改造着贫瘠的山区,写着社会主义的历史。
不能不特别提到三门妇女的跃进。她们一下子粉碎了守旧思想的束缚,打破了妇女不下田垟的成规,用一切办法解决了家务和生产的矛盾:有的背着小孩上工地,有的领着小孩下田垟,有的在灶门前烧一把火,又到大门外干一下积肥工作。六敖区四百个女英雄在妇女“钢铁队”带头之下苦战九十昼夜,完成了长二百六十公尺、阔十九公尺的“妇女水库”,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外地妇女前来参观,大大激发了全县妇女的跃进精神。春耕、插秧的季节到了,劳动力更紧张了,她们自觉地分担迫切的任务,克服了妇女特有的困难,纷纷学会了犁田插秧。在辽阔的田野上,你到处可以看到妇女的身影。
为什么“山里县”的儿女有那样大的革命干劲呢?浙江省委农业生产检查团台州分团在这里进行了十天深入细致的检查之后,把三门群众的突出干劲同本县各级党委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联系起来,誉为“三宝”。这是三门应得的评价。
这里领导干部作风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首先用带头实干的精神去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感动群众,领导群众。在紧要关头,他们总是带头突破困难,披蓑衣,戴笠帽,挖土挑泥,成为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在奥口乡改造烂塘田的时候,天寒地冻,大风怒号。县委书记杜杰同志首先说一声“干!”,便把衣服脱了,身上剩一件小棉袄,干起来了,群众马上跟上来。雇工出身的县委副书记严汝今同志下区、下乡、下社的时候,总是先同干部和群众一起干一阵之后再讲道理。干部和群众看了他的实干精神之后,再听道理,更加口服心服了。这种领导作风和群众的自觉行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正如火上浇油,彼此的干劲都越来越旺盛了。
任何人、任何工作都难免有缺点和错误,问题在于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沿江区作出了一些成绩,干部和群众都骄傲自满起来了。县委书记在大雪天穿着草鞋翻山越岭,赶到那里召开区乡党员干部会。区委书记和各乡支书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动了。区书因自己在家里打水都滑倒在地上,断定县委书记一定要在路上跌伤,便亲自带着医生和药包到路上来迎接了。在那次会议上,县委书记首先肯定了本区的成绩,然后介绍了比本区更好的工作经验,讲清“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区、乡干部口服心服,思想作风改变了。全区落雨落雪都不停工。
这里还有一条比较突出的好经验,就是广播会议的经验。在过去,区、乡干部的会议负担是很重的。到县里开会,一开就是五天十天,把脑子弄得糊里糊涂了,带回一大堆任务,还得层层下达。而今天,县委尽量利用广播这种现代化工具,随时直接向各区干部和群众介绍典型经验,布置任务,而且一次一个重点,干脆利落,说什么,做什么。既可节省时间,又能加强实际效果。碰到紧急任务,广播会议的作用就更大了。
这几天,风和日暖,遍野是深绿色的麦浪和淡绿色的壮秧。生产情况是很好的。可是县委同志说得对,领导生产一点也大意不得,必须关关抓紧,步步留神。县委正在根据省委农业生产检查团的指点,研究、讨论怎样使群众的干劲加上钻劲,怎样讲究工作的节奏,怎样使积肥工作经常化,怎样防止烂秧,怎样掀起技术革新的高潮。办公楼的电灯深夜不熄。像往常一样,他们在这里钻了几天之后,又要分头下去了。
夜深人倦,我要结束我的信了。可是你听,那不是县委办公楼里电话机的啷啷声?是地委打来的呢,还是区委打来的?是督促技术革新的指示还是报告技术革新的成绩?有多少同志永远不知疲倦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