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种试验田有新发展 红安县样样工作有试验田,个个干部有试验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5
第2版()
专栏:

种试验田有新发展
红安县样样工作有试验田,个个干部有试验田
本报武汉讯 记者方堤报道:当前的红安县农村中已经出现如下情况:样样工作有“试验田”,个个干部有“试验田”。这是干部种“试验田”在这个县又有一系列新发展的结果。
去年,红安县干部种“试验田”是局限在几种主要农业作物方面的,其具体作法是“一人一块田”或“几人共块田”,通过这块田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从去冬开始,红安县干部种“试验田”又向着更新的阶段发展了。这种新发展表现为:一、种“试验田”的干部由原来的约二千人增加到八千多人;二、出现了大批大面积的“试验田”,即“丰产畈”和“丰产区”;三、多种经营方面也有了“试验田”;四、部分小面积的“试验田”已开始作些科学研究性的试验,为挖掘新的增产潜力创造条件。据统计,全县夏收作物方面的“试验田”,包括“丰产畈”和“丰产区”,总面积共达五万九千亩,秋收作物方面有二十万亩左右;在多种经营方面的“试验田”也不少。
红安县干部种“试验田”的新发展还表现为:干部下畈穿草鞋,检查生产带农具;哪里生产有困难,就到哪里参加生产;哪种活路无人作,就到哪种活路上去参加生产;哪个时候社员不愿劳动,就在哪个时候带头劳动;哪种人不愿出工,就和哪种人一块出工。他们把这种作法叫作“哪里不跃(进)哪里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流动的“试验田”,对促使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更经常地参加劳动,和更全面地领导生产,都有极大的作用。此外,许多干部还实行了“干什么就学什么,作什么就有什么(工具)”,这也是“试验田”的一种发展。这些作法的结果是:干部不仅在领导农村各项生产中有自己的“试验田”,领导农村各项工作也有“试验田”了。
实现样样工作有“试验田”,个个干部有“试验田”后,几个月来红安县干部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又向前跃进了一步,一般都已经作到“干部农民化,生活群众化,劳动经常化”,领导和帮助群众解决许多各种各样的有关生产、工作的困难问题,深受群众欢迎和爱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