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朝鲜农民干劲大——访龙五里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5
第5版()
专栏:平壤通讯

朝鲜农民干劲大
——访龙五里农业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王玉章
在初春的田野上
不久前,我访问了平壤以北文德郡的农村。
车出平壤,就看见路旁山坡上的金达莱花已鼓起花苞,但迎面吹来的北风却还夹着刺骨的寒冷。坦荡的十二三千里平原上还没有一丝儿绿意。在朝鲜北部,3月底一向是“春闲”的季节。可是今年,山坡上、田野里到处是一群群穿白衣的朝鲜农民在忙碌着。朝鲜农民为了今年比国家计划多生产六十五万吨粮食,使今年的粮产量达到三百九十五万吨,即提前三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61年粮产量,早已投入了紧张的劳动。
龙五里农业社的办公室里冷清清的,社干部们都到地里去了。后来赶来的劳动党里党委员长说,全村除了产妇以外,所有的社员都出动了。当前的突击工作,首先是用冷床育苗法育稻秧。龙五里村庄的周围,有一大片用玉蜀黍秸扎成的防风帐,帐内就是冷床苗圃。在第四生产队的苗圃里,六十岁的老社员朱南奎正在把稻种细心地撒到凹入地下的铺好了肥料的苗床上去,随后其他社员们在稻种的上面铺上一层沙,浇上水,然后用一扇扇的玻璃窗或油纸窗把一条条的长八公尺、宽一点二公尺的苗床严密盖起,这就造成了简单的温室,提早一个月到两个月育秧。去年这个社的水田有30%种了这种“冷床苗”,结果每町步(合我国十五市亩)收获了六点二吨,比社里用水苗种的水稻多收二吨多。
朱南奎说,解放以前,这里水稻的最高产量也不过二吨多,六吨简直没有人相信。可是,今年他们的全部水田都要种“冷床苗”,都要达到每町步六吨的产量。朝鲜北部的农民要把“冷床苗”的面积由去年的占水田的10%,扩大到70%以上,把水稻产量由去年的平均每町步二点九吨提高到三点七吨。朝鲜农民把这次跃进式的技术改革叫作水稻生产大革命。
里党委员长说,去年的丰收更鼓起了农民的干劲,去冬今春,社员们为全社的五百多町步水田赶造了三万扇冷床苗圃需要的木窗。今春地刚开始解冻,社员们就不分日夜地开始修苗床,扎防风帐,到现在已有45%的苗圃播下了稻种。社员们骄傲地说,今年要在4月18日开始插秧,5月底全部完成。而在过去,5月底是刚刚开始插秧的时候。
为了今年的丰收,龙五里的社员们去冬今春一天也没有闲。就连六十岁的朱南奎老农民今年已经作了八十个劳动日。社员们一边弄“冷床苗”,一边大量积肥,他们披雪踏霜,挖河泥,掏水沟,掘猪圈,到现在已积了七千多吨堆肥。从1月底,白雪还复盖着大地的时候,社里的五十多辆牛车就开始往田里送肥了。我们到龙五里的前一天夜里,民主青年同盟的盟员们夜里背肥料还干到十二点。现在,一堆堆黑色的肥料,像棋盘里的棋子,密层层地散布在龙五里周围的田地里。农民们说,有了平安南道灌溉工程的水,有了冷床苗和肥料,每町步六吨稻谷没有问题。
龙五里的变迁
如果要问龙五里农民们的干劲是从哪里来的,那就要追溯到龙五里的过去。解放前的龙五里,二百六十二户佃农种着九个地主的四百多町步土地。四十八岁的佃农朱南浩说,那时收二十草袋稻子地主就要拿去十三袋。佃农们种的是稻子,但却不得不变卖了去换廉价的高粱、稗子来吃。解放后,佃农们分到了土地,共和国政府在这里修了水利,农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那时仍然是个体生产,人单力薄,没有根本摆脱贫困状态。
1954年这个里由二十九户贫农组成了农业社,第一年就把每町步水稻的产量提高到三吨。农业社一成立,就像磁石一样,在三年的期间内,把全里的四百七十一户农民全部吸引到社里来了。农业社的日子也蒸蒸日上,水稻的产量到去年已提高到平均每町步四点七吨。去年全社每户平均分得了二点八吨稻谷,过去缺粮户占过半数的龙五里,去年卖了六百八十六吨余粮。
谈起农业社的好处来,人们的话就没有个完。副社长金仁国说,过去龙五里七大八小有五十条牛,该插秧时还没有耕完地,庄稼老种不好。现在社里的土地80%归拖拉机站代耕,另外社里还有八十八条大黄牛,种什么庄稼都能赶到时候上。再说,“冷床苗”能增产谁也知道,但过去单干农户没有钱买木材作那么多木窗,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细致地侍弄,所以推广不起来。另外,现在建成了平安南道灌溉工程,把大同江和清川江的水引过来,这里再也不愁旱了。农民金钟烈讲的更直接。他说,龙五里的田里被美机炸了一百二十五个大炸弹坑,填平一个坑要二百立方土,要二百个人工,单干农民一个人要干一年,就不用种地了。可是,农业社一个春天就把这些弹坑都填平了,一点也没有影响生产。
农业社的威力在龙五里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去年1月,连种地技术最高、一直不服气农业社的中农韩圣镐,也牵着他的老黄牛前来入社了。
战争时期,龙五里有一百多户农民的住宅被美机炸毁了。农业社成立后就组织了一个建设班,仅在去年就为农民盖了八十多幢住宅,今年还要盖五十幢。此外,村头山岗上矗立起一座红色的二层楼,这是社里新盖的中学校舍,里面有二十四个教室。这是龙五里和博飞里两个农业社合资兴建的,大楼将在今年夏天竣工。在解放以前,龙五里有二百多个失学的儿童。可是今天,儿童们全部上了学,村子里的中学生也不少。当这座新的中学建成以后,龙五里的中学生就会更多起来。
龙五里的变迁使农民认识了集体的力量,特别是认识到朝鲜劳动党所指出的道路是农民们走向幸福的道路。这就是朝鲜农民增产的干劲越来越大的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