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甘露和蚜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5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甘露和蚜虫 若芦
从前很多人相信“甘露”是从天上降下的露水,甘甜如蜜,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因而尊它为“天酒”和“神浆”。汉武帝还特地在建章宫设置了承露盘,高耸入云,希冀上天怜赐。汉宣帝听到甘露降于京都,竟把原来的年号也改成了“甘露”。……
其实,所谓甘露,原来是蚜虫的排泄物。蚜虫是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昆虫,有点像虱,所以又有“木虱”的名称。各地对它的称呼也不同,贵州称地蜜,江西称蝣蚁,浙江一带称蚰,北方称油虫、迟虫。又由于它排泄的汁液很甜,蚂蚁非常嗜爱,常常把它搬回自己的巢穴中饲养,好像人们饲养乳牛一样,因此又得到了“蚁牛”的称号。蚜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棉蚜、麦蚜、葡萄瘤蚜、白菜蚜、桃蚜、苹果蚜、甘蔗棉蚜、豆蚜等。而且蚜虫的分布很广,除了两极地区,世界各地有它的踪迹。大地回春,草木抽芽吐叶以后,它们跟着就成群地活动起来,对植物进行破坏活动。
最早发现甘露就是蚜虫的排泄物的,要算明朝的杜镐。他有一段文字说:“……此多虫之所,叶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虫之尿也。人误此露为瑞祥,乃雀饧,非甘露也。这是可以相信的,因为古时都说甘露很甜,又说是降落在草木的枝叶上,例如苏轼的物类相感志说:“此露天降,着草木上,如饴糖。”这和蚜虫排泄物的滋味及所在,都完全吻合。又如拾遗记说:“昆仑之山有甘露,……着草木则皎莹如雪。”按蚜虫中有些种类,如苹果棉蚜,体上披有蜡质,在繁殖旺盛的夏季,往往可使树上呈现白白的斑块,远远看去,很像是凝挂着的雪花,拾遗记所说的,很可能就是这种现象(苹果树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收成便无望了)。总之,从很多方面看,甘露和蚜虫的排泄物,实在很像是一种东西,并且现在也没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异议。
蚜虫在排泄的时候,常常采取喷射的方式,加以它们又喜欢千万成群地聚集在一块,因此在花前树下的当儿,如果凑巧,这种排泄物往往可以漂扑到我们的脸上来。偶然尝到它的甜味,就很有点像是天降甘露了。
蚜虫排泄物中含糖质70%左右(其中葡萄糖之类的转化糖就占四分之一左右),而且,还有约3%的蛋白质,20%多的糊精。所以它虽然不能像苏轼所说的“食之长年不饥渴”,也不会像山海经所说,吃了之后,“不寿者八百岁”。苏轼的物类相感志说甘露能润人五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它可治胸膈诸热,明目止渴。从甘露的成分上看,这两种说法不无一些道理。
然而,正由于蚜虫的排泄物有甜味和养分,所以极容易招来蚂蚁和其他昆虫。它们在饮食蚜虫的排泄物之余,还会噬啮植物的茎叶,驱走有益的昆虫。而且蚜虫排泄物也会滋养大量的病菌(例如使叶面变黑的煤菌),侵害植物。蚜虫排泄物还有粘复作用,又能阻碍植物的生理机能。这种种害处,就把它那味甜而滋补的优点,掩没无余了。因此,除了能够制造五倍子的蚜虫以外,对于其他各种蚜虫,还是想尽办法去歼灭的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