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宜快不宜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6
第8版()
专栏:

宜快不宜慢
阮延顺
一个朋友读了我写的“海水不可斗量”以后对我说,那些用“现在办将来的事”来嘲笑我们不自量力的人,当然应该批评;但是,他认为“现在办将来的事”也还是可能的,而且是好事,反问我“好事为什么也不敢承认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倒不在这事是好还是坏,而在它是不是符合于客观实际。如果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一件坏事,也必须承认,否认客观存在的事,是永远同共产党人的风格不相称的。
我仍然认为“现在办将来的事”的可能在实际上并不存在,尽管有时人们也常说:某某先进生产者,已经跑在了时间的前边。在我们的国家里,比原有计划做得更多更快,跑到原有计划时间前边的事,是很经常又很普遍的。这是因为共产党人懂得唯物辩证法。计划任务的提出,总是以已经认识了的客观可能性为前提;而又承认事物总是在不停的发展,人对它的认识又总是随着它们发展而发展,但又稍稍落后于它的一步。那末,事情便经常是这样:我们昨天的新认识,到今天便可能稍嫌不足,而昨天还没有认识到的一些可能性,到今天又会被认识。人是可以依据自己新的认识,用行动把已存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却无法把今天还不存在它的可能的东西创造出来。还有,尽管人是如何的聪明,对今天事物的认识,也难作到不漏万一。可见,人们连今天的事也办不完,哪里还能办得出明天的事来?
正是因为这样,共产党人从来都不受原有认识的局限,在行动上也从来不被原有的成规所限死,而是敢于突破原有的成规,时时解放自己,大踏步前进。这样一种英雄气魄和高尚风格,正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所以,关于“现在办将来的事”的争论,是具有思想上的重要意义的。但问题还不仅仅限于思想方面,实际上它又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上的问题。
按道理讲,在建设速度问题上,是既可以出现急性病,也可以出现慢性病的。但在实际上急性病总是比较容易看出来,也就容易防治。而慢性病就不那么显露。生产关系经常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本来就是一种客观规律,而慢性病恰恰就是经常反映的这种状况,再加上踱步在建设道路上的慢性病患者,又常常装出一付稳健的样子,就更难使人一眼看出了。
嘲笑我们的“批评家”们,正是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用自己冰凉的手来摸我们,便把本来正常的体温,说成是发高烧,大嚷小叫的非叫我们卧床静养不可。即使承认这是出自一种好意吧,难道我们就应因此却步?
这些慢性病患者的病源,大概是由于精神抑郁,胃口过弱造成的。例如,他们老觉得我们中国太穷,文化和技术太落后,人口又太多,好像旧社会里那些多子女的穷汉一样,老觉得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久之,这种沉重的负担,把他们的精神世界都压扁了,形成了一种人穷志短的风格,再也不敢挺起腰来,生怕有些什么闪失而承受不起。因此,这些人遇到事,总是缩手缩脚的。
其实,只要他们打开一些眼界,便不难看到我们国家里具有多么良好的多和快的条件。地大、物博,人多而能干,是我们得天独厚。这是既有了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原有文化、技术水平虽低,但我们勤劳刻苦,善于创造,我们更能充分利用苏联的建设经验,得到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家的豪不吝啬的援助。我们有一个高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又有良好的群众路线的传统。每一个广泛的深刻的群众运动,都会出现人们意料不到的奇迹。围剿麻雀的事是这样,移山倒海的水利运动是这样,整个的社会主义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就连从几千年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小农,一旦结合起来,也“敢与天公试比高”,“旱也要收,涝也要收”,何况用先进技术武装的工人阶级。那末,自以为聪明的“批评家”,倒底是耽的什么忧呢?
如果说,我们的先人已经告诉了我们一条掌握时机的格言“宜早不宜迟”,那末,“宜快不宜慢”,便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守则。
不用说,我们共产党人自然是十分尊重客观条件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