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只差四个点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8
第3版()
专栏:

“只差四个点了”
孔桑
说庆华工具厂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一点也不过誉。我们从这里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幼芽。
在这个工厂里,工人个个直接参加管理工作,干部个个参加劳动,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工人们说:“我们和干部的区别只差四个点了。”意思是:区别只是干部劳动四小时,工人劳动八小时而已。
旧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不劳而食的地位,创造了一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谬论。就是说,体力劳动者生来是被人管的,而脑力劳动者(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则生来是管人的。在新社会里,这种状况起了根本的变化,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领导与被领导,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是,另一方面,在今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管与被管的形式仍然存在,在工厂里,有一部分人就叫做“管理干部”;同时,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有的地方还残存着旧社会的痕迹,有些领导者脱离生产、脱离群众,就是这种残余的表现。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扬是有影响的,对生产力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现在,庆华工具厂找到了在企业里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在他们那里,脑力劳动者要从事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也要从事脑力劳动;被人管的要管人,管人的也要被人管。这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开始缩小了,人同人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家真正感觉到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这样,人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就更为高涨,主人翁的责任感就更为加强了。庆华工具厂的总结里描述这种变化时写道:“奔向先进成为全厂的气氛,迟到、早退、违犯劳动纪律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工人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了,彼此之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生产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跃进。全厂五十四个小组,有五十个要跃进一至八倍。工人参加管理后的一星期中,生产效率提高了12.5%。……”改善人和人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们思想状态的变化,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十分有力的说明。
读了庆华工具厂的经验,深深感到这是一篇生动的共产主义教材。它给了我们武器,也给了我们信心,帮助我们更坚定更乐观地向着共产主义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