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中共昆明市委召开座谈会 检查全市中学勤工俭学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8
第7版()
专栏:

中共昆明市委召开座谈会
检查全市中学勤工俭学活动
本报讯 记者黄昌禄报道:中共昆明市委4月上旬召开座谈会检查全市中等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便将勤工俭学运动逐步纳入正轨。
座谈会上的发言说明,两个月来,昆明市三十五所中等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特点是动作快、劲头足、成绩大。全市几万名中学生经过两个月体力劳动后,劳动观点普遍有所增强,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许多人称赞:“现在的学生会拿小笔杆,也会拿大笔杆(指生产工具)。”
正因为这个运动来势迅猛,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对勤工俭学都没经验,加以运动开展起来之后,思想工作做得不够,因此,在部分学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问题是普通中学没有生产资料,劳动门路极不固定,与教学直接结合较难,需要很好加以安排。会议认为,中等专业学校可根据条件在一定时期内作到经费全部或部分自给,而对普通中学,只要求用勤工俭学收入减少国家给学校的一部分行政费和助学金,争取逐步实行全部自费读书。
会议认为,城市普通中学学生每年参加劳动六十天为宜,其中约一半系参加校内外的义务劳动。这六十天劳动,占用寒暑假、星期日和上课时间各二十天,这样,平均每周只占用半天上课时间,就能保证不会影响学习。至于郊区的普通中学每年可劳动三个月,集中在农忙时进行。普通中学的生产门路,主要同学校附近的工厂、手工业社签订长期合同,学生轮流进厂进社作工;其次是联合建立手工业作坊。这样作,劳动时间固定,便于安排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集体主义思想。郊区的中学则以参加学校农场和农业社的农副业劳动为主。
为了将全市中等学校的勤工俭学加以统筹安排,避免前段时间出现过的紊乱现象,中共昆明市委根据座谈会的意见,决定由市委文教部、市教育局、工业局、劳动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全市勤工俭学领导机构,由这个机构负责依据学校分布情况划分若干区,帮助各校同所在区域内的工厂和手工业社签订合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