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谈谈勤工俭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8
第7版()
专栏:

谈谈勤工俭学
项南
一、勤工俭学好得很
这件事情,在几十年前,在我们老一辈的青年时代就有了。像周恩来、吴玉章、徐特立等同志,就是用的勤工俭学,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自己的学习费用的。不过那时的勤工俭学是旧社会中被逼出来的。今天的勤工俭学,是我们党自上而下、有意识、有计划地作为教育方针提出来的。把勤工俭学当作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提出来,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件新事物。既然是新事物,开头就不会那么完备,就不会有那么成熟的经验。但是它却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看,还不到三个月,这件事情就在全国大部地区推行了。广大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迅速增长了,书本子和生产挂起钩来了,学校里勤俭朴素之风树立起来了。过去许多学生不愿参加农业劳动,看不起服务性行业的,现在下田、理发也高兴地去做了。我问一位教育局的干部,实行勤工俭学以后,学生有什么变化,他说:“去年今天有些学生来到教育局,今天也有几千学生来到教育局,所不同的,去年是来要求解决升学问题的,今天是来打鼓报喜的,来报告他们生产劳动的成绩的。这个变化太大了,何况变化还只是开始!”勤工俭学这件事,不论看现在,还是看前景,都应当说,好得很。
二、目的
广大师生对勤工俭学表现了这么高的革命热情,鼓起了这么大的革命干劲,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在运动开始的时候,有些学校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如何多找生产门路、多劳动、多收入这一点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学校毕竟是学校,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服从教育的目的。所以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也应当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受到劳动的锻炼,养成劳动的习惯,学到劳动的技能和培养学生热爱工农的感情,克服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当然,实行勤工俭学也有经济意义,它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和家庭的负担,可以用同样多的钱办更多的学校,吸收更多的青年入学。但是,对一般综合性的大学、师范学院和普通中学来说,不要过分强调经济目的,更不可当作主要目的,而应当把经济收入当作勤工俭学的副产物。
三、劳动量
我国当前形势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既要普及,又要提高,劳动量的多少应当适应这个要求。为了普及,就要依靠群众办学,发展民办中学。在这些学校里半工半读,自给自足,对普及教育是有好处的。所以在民办中学、技工学校以及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可以实行半天读书、半天劳动的办法,都可以逐步做到半自给或完全自给。至于在城市中的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要求和做就和前面说的学校有所不同。当然,在这些学校中,也应当实行劳动锻炼。在这些学校最好是设立附属工厂和农场,并且尽可能使劳动和所学的课程结合起来。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也应当和附近工厂、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劳动。这些学校的勤工俭学,主要是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加强劳动观念,并通过劳动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学校成绩的好坏,主要看政治,看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不是看经济收入的多少。这些学校的劳动量除了利用假期参加一个月左右时间的体力劳动之外,可以考虑每周劳动半天(农村普通中学可以适当增加),并且列入功课表作为正式课程。这个半天是一星期劳动半天,还是两星期劳动一天,或者是一个月劳动两天,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四、门路
无论什么学校,都应当使学生有一个和工农一起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城市里的学校,应当以参加工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也可以到农业合作社参加劳动。农村里的学校,应当以参加农副业生产为主,有条件的也可设立附属工厂。这样做对教学有好处,对发展地方工业也有好处。学生搞商业活动,弊多利少,不要去搞。服务性的行业,如理发、洗衣、缝纫以及短途运输,容易和服务行业及运输工人抢生意,闹矛盾,不是勤工俭学的方向,不要再提倡。如果要做也要限制在“自我服务”的范围之内为宜。就是说,勤工俭学也应当自觉遵守“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原则。
五、学习、劳动、休息要统一安排
实行勤工俭学要积极,但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学习不能没有劳动,劳动、学习也不能没有休息娱乐。毛主席在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就说过,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因此,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学生在劳动、学习之外,应当有适当的时间参加政治活动、党团生活和休息、娱乐。星期天一般应当让学生自由支配。
劳动能起体育的一部分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体育,所以不能因为劳动而取消体育活动。实行勤工俭学,应当做到像毛主席所希望的那样,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包括劳动好)。
六、劳动收入如何分配
在实行自给的学校,学生的学习费用已经由学校供给,劳动收入应当归学校集体所有。在学习期间集体劳动的收入,归学校统一分配,原则上是补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补助因参加劳动而增加鞋袜、衣服的破损的学生,以及奖励表现好、劳动积极的学生。学生利用假日劳动的收入,一般以归劳动者本人所有为好。
七、注意健康和安全
学生年龄有大小,身体有强弱,性别有不同。组织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应当充分照顾这种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参加什么劳动,工作多少时间。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学生劳动的要求,可以稍低于一般工人、农民。体力劳动的结果,应当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
各地学校才开始生产,学生还没有或很少有实际收入,不应当过早地或用挑战的办法减少和取消学生的助学金。
实行半工半读的学校,学生饭量增加。对这部分学生的粮食供应标准也应有所调整。
八、加强领导
勤工俭学的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行动起来:一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对勤工俭学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已经行动起来的,还有不少实际困难。这就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工会及有关生产部门共同协作,加强思想领导,帮助学校解决劳动场地、劳动门路等实际工作中的困难。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领导,把勤工俭学的意义辩深、辩透;在劳动中及时进行劳动教育和阶级教育,使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防止只劳动不教育的倾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