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土”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29
第8版()
专栏:

“土”颂
迟蓼洲
翻开最近的报纸,看到群众许多好的创造,都被冠上一个“土”字,“土办法”、“土水泥”、“土汽车”等等,不禁有所感触。因为过去人们用“土”字形容事物的时候,大抵都含有一种轻蔑嘲笑的意味。“土头土脑”、“土里土气”、“土包子”等等,说的人并非出自恭敬,听的人似乎也觉得受了讥讽。而今天我们用“土”来歌颂群众的智慧和创造,这岂不是“土”的含义的一个革命!
用“土”来表示嘲讽和轻视,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但从他的对立面“洋”字来看,可以肯定以洋风盛行的时候为最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些丧尽民族自尊心的人,对帝国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连月亮都是外国的好,在那个时代,一切土生土长的东西,都必然要受到嘲笑、轻蔑和排斥。所以轻视“土”的东西,实质上是买办思想,或者至少也是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一种反映。
解放以后,有些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者也看不起群众的新鲜活泼的创造,按照他们的理论,既然要实现农村的机械化、电气化,就只好由国家多盖拖拉机厂、汽车厂、发电站;既然要设计农具、运输工具,就必须十分现代化、正规化;否则,只好等待,长时间的等待。群众的创造嘛,“土里土气”、“不科学”、“不正规”、“不现代化”,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我们认为最近出现的这些土生土长的创造,有十分深刻的革命意义:第一,解决了当前生产大跃进中的一些矛盾;第二,是我国技术革命的萌芽,是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桥梁和量变阶段;第三,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跃进。此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意义,就是它们表明了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新的高涨。“土水泥”、“土汽车”等大量的“土创造”,是社会主义建设、与自然作斗争中群众革命化、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的表现。党中央和毛主席都一再教导我们,应当珍惜群众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应当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而不要去挫折他们的积极性。何况现在群众的积极性已不是微小的,星星点点的,而已经成了燎原之火呢。
自然,我们珍惜、歌颂群众这些“土”的创造,并不是像阿Q一样,不喜欢那些现代化的高级的东西。不,今天扶植、提倡、歌颂“土”的东西,正是为了要在明天跨过、否定它们(有一些则是一直要保存下去的,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能完全没有手工劳动),达到完全现代化的、高级的阶段。我们也不是担保说群众的这些创造,每一件都具有伟大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们,怎样使自己的思想从陈旧的套子里解放出来,为新事物的幼芽打开前进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