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从一个乡看全省造林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3
第2版()
专栏:

从一个乡看全省造林工作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杜者蘅
去年,我视察了我们辽宁省的西部山区。这一带全是童山秃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群众称为“山多,无山不秃;河多,无河不干”。而朝阳县北四家子乡秋皮沟和八盘沟却有几座山是林木丛生,遍山葱绿。这里在绿化的同时,还大力修了梯田、谷坊,做到“有山皆有田,耕地皆有堰,堰坝相连,环山梯田”。由于控制了水土流失,沟里有了常流水,合作社又使台地水利化,因此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如八盘沟一条沟里的五十余市亩台地平均每亩产苞米七百二十斤,群众自豪地说“高产出在高山上”。这个乡过去是靠政府拨救济粮款过活的,1956年却卖出余粮二十万斤。看了这个乡的情况,使人对于改变童山秃岭的面貌,发展贫瘠山区的生产,大大地增强了信心。
北四家子乡实现绿化的经验
秋皮沟和八盘沟上头的绿化,是群众自己搞的。几年来国家在这个县曾投了大批资金,营造了大片国有林,也曾大力组织与扶助合作社造了很多林,但却没有起到这么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绿化工作中有几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他们的绿化首先是采取了封山的办法。秋皮沟封的早,已有二、三十年;八盘沟上头封山仅七、八年,但亦长起相当茂密的林木。原来这里即使是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的山峰,只要封了山,依靠遗根滋长和种籽的自然传播,有三、五年也可以长起荆条和灌、杂木。群众说是“三年不见树,五年不见人”,就是说如果三年还见不到树长大,五年却要没过人了。这里的几座山就是用封山办法育起林来的。当然,林木长的比较杂乱,但却迅速起到保护和肥沃表土的作用。
第二是速生。这里的速生树种是山杨。成排的高大的杨树,除了一部是封山自然长成的以外,都是他们种植的。在河滩、山脚和山沟里插杨树条子,成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有四、五年就可以长到碗口粗,三、四丈高。秋皮沟还结合修谷坊,每隔一道谷坊种植上一片杨树,使下一道谷坊更快地淤积腐植土,弄成肥沃的台子地。杨树长得快,不但迅速保持水土,还解决了当地的燃料上的困难。
第三,收益快。封山以后,在一些比较靠近村庄的山上,他们种植了大量的山杏。山杏的比重仅次于杨树。山上还有一些核桃、梨、枣之类的树,但没有山杏多。这是因为山杏比其它经济林木收益来的快(山杏核是这一带的重要副业收入之一),三年就开始结果,又加种植极简单,所以符合群众的少花工、早得益的要求。
其它地区 造林工作中的缺点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家营造的和由国家指导合作社营造的林,远没有起到北四家子乡这么显著的作用呢?毫无疑问,近几年来我们在造林工作上是有很大成绩的。这些林,尤其是国营造林,由于是按着科学技术栽植和抚育的,经过若干年成林之后,一定会比群众造的林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时间却拖延了,它们暂时还不能显示出作用来。而时间是最重要的,由于时间拖延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可估量的。应该明确:造林的规格、标准好不好、高不高,成材以后价值是大是小,虽然应该注意,但这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有头等重要意义的问题。能早一天实现绿化,能早一天保住水土、消除水旱灾害,从而大大促进农林生产的发展,这是我们最高、最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肯定过去几年植树造林的成就的同时,就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中犯有同北四家子乡所具有的特点相反的一些缺点。第一是,在许多本可以用封山办法来自然育林的地方,我们却去搞人工造林,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和人力;第二是,当地本来有许多速生树种,我们没有用它,而由国家供应树苗,栽植了大量的黑松(黑松要六、七年才能起到保持水土作用,百年才能成材),大大延缓了迫切需要的水土保持的效能;第三是,黑松经济价值高,但成长极慢,不能适应群众的收益早的要求,因此群众对黑松没有对收益较快的树种那么关心,这对黑松的保护、抚育上不能不引起不利的影响;最后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相信与依靠群众的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自问:如果我们更聪明一些,早日避免了这些缺点,用同样的资金,用同样的人力,是不是可以把造林工作搞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省一些呢?是的,是这样的。我们今后应该在保持过去的优点的同时,兼备北四家子乡那样的优点,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今后开展造林工作的办法
我省已经确定要在三年内完成植树造林的任务。办法就是:放手发动群众,采取正确措施。首先是封山。我们估计西部山区的童山秃岭中可能有一半左右,可以依靠封山的办法来育起林木来。西部山区人口密度较小,农田又需要大批劳动力,这么办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财力,在其他农田建设方面干更多的事情。封山和放牧、打柴有矛盾,需由乡统一规划。牧场应统一划定,在指定的牧场尽可能多种苜蓿、草木樨等,提高产量;同时积极改良当地羊种(山羊破坏山),根据牧场情况适当发展,以保证封山措施的实行。烧柴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西部山区煤矿分布面极广,要支持农业社大搞小煤窑;二是由乡划定一些必不可少的柴场,以保护封山地区刚长起的荆条、草木不受破坏。
第二是速生。群众造林一定要提倡速生树种,不能不适当地强调经济价值。凡是长得快的树就好,早日绿化就是最大的经济价值。当地有什么速生树种就搞什么树种,要像推广高产作物那样来推广速生树种,多多益善。
第三,造经济林木要注意使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现在和合作化前的小农自发植树的情况根本不同了;但是这不等于可以不照顾群众的眼前利益。合作社可以有计划地营造各种经济林、用材林;但也必须注意从解决广大群众的早得收益的要求入手,来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进行长期的林业建设。
第四,也是根本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和坚决依靠群众。造林不是依靠国家出人出钱,国家百年大计营造经济林,是十分必需的。但国家造林主要是在深山、面积大、群众力所不及的地方。基本问题在于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林业勘测队来调查和计算绿化速度,是一种不懂政治的保守作法。目前农业生产大跃进正在风起云涌地发展,我们必须依靠群众的高涨的革命干劲,乘风破浪,来一个林业生产大跃进,以加速造林进度。在发动群众造林的作法上:首先要坚决改变由国家苗圃供应苗木的笨办法(苗圃只搞国家造林),发动合作社“自采、自育、自栽”,只要群众动手,合作社根据需要拿出育苗地育苗,树苗问题就没有困难。其次造林要同水土保持和整地工程密切结合,在当前的生产高潮中,发动合作社修水平沟、挖鱼鳞坑、植穿林带以及结合修谷坊整地等植树造林,以便一举取得蓄水保土、抗旱防涝的效果。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决定关键,我们准备开展一个规模宏大的“社社造林、户户植树”运动,大大推广千亩林社、万亩林社的先进经验,今年搞三次“突击”,由书记动手,全民动员,一齐动手植树造林,并且组织几次评比,开展竞赛,从而力求在今年基本完成四旁植树,坚决向童山秃岭进军,大面积地封山和造林,为三年完成造林任务打下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