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学点外国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3
第7版()
专栏:

学点外国文
姜椿芳
接触过外国朋友的人,都深深地体会到,能懂点外国文是多么方便,多么有用处。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许多外国朋友为什么这样希望学习中国语文,这样希望中国文字改得容易学些。
一般外国语文都是拼音化的,学起来并不困难,都比中国语文容易学。所以我们首先不要怕难而不学。其实问题不在于难易,而在于是否下决心去学。
学外国文不就是为了做翻译,懂外文与翻译之间,还有很大一个距离。因此,不要以为自己不预备当翻译就不学外文。
反过来说,也不要以为反正有翻译,自己用不着学外文。出过国或是接触过外国朋友的人都知道,如果自己不懂外文,一离翻译就寸步难行,而且,即使翻译在身边寸步不离,自己也不能畅所欲言。我们本来有话要找外国朋友谈谈,因为言语不通,或者为了免得麻烦翻译,往往知难而退。外国朋友对我们也往往由于同样的原因,虽然有话要说,也只得耸耸肩、摆摆手,遗憾地一笑而去。
在国外,不同国家的人,时相往来,他们一般都通晓一种以上外文,一找到共同语言,他们便谈得十分亲密。可注意的是,一般外国同志,所谓通外文,也只是能讲讲普通话,有时也夹杂着不少文法上的错误,但是他们就是依靠这种不够纯熟的共同语言,解决了许多问题。这说明,为了交往方便,为了互相了解,语言不在精而在通(精通是翻译的任务),因此,我们也大可不必对于外文望而生畏,不敢问津,也不必非精不谈,慑于开口。
在互相不通语言的人们中,那怕有谁只懂得外文的几个字,立时就能发挥极大作用。在大家“憋住”无法交谈的时候,那怕只是我们小时候学过一点外文,现在早已忘记,也会被憋出几个字来大派用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不求甚解,但是一言既通,皆大欢喜,这时候,你会深深地相信,学一点外文,确实有很大用处。
现在我国的外文教学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大量培养外文师资,普遍教授外文,让我们新的一代都能粗通一种以上外文;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养成一批精通外文的人材。前面所说外国人一般都能找到“普通话”来交谈,虽非精通,但能粗通,能通就好,正就是这些国家能贯彻普遍学一种外文方针的缘故。
在我们今天国际往来关系日益密切和频繁的情形下,外文的需要日益迫切,我们的干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必要学点外文。今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大家都懂点外文。
不识字的人称为文盲,不懂外文的人,在今天国际往来场中,就不仅是文盲,而且是文聋、文哑。生在国际活动频繁的时代,有眼不会看外文,有耳不会听外文,有嘴不会说外文,那就不仅仅是个人苦恼的问题了。
学点外文还不仅是为了便于和外国朋友往来,更重要的是外文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使我们有可能阅读外国书报,扩大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当我们要向科学进军,掌握世界一切最新知识和技术的时候,当我们要在短期间赶上和赶过英国的时候,单懂一种本国文太嫌不够了,我们能够涉猎的知识世界太狭小了。
在学习外文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我们极好的榜样。他们都精通几种主要的外文,另外还粗通几种次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能用外文著书,他们的若干重要著作,不是用本国文(德文),而是直接用英文或法文写的。列宁能在共产国际大会上用德文做报告。他们往往为了阅读某些外国著作的原文,就去学习那些外文。正因为他们通晓许多种文字,他们能通过这些文字阅读和研究许多外国的论著,写出了像“资本论”、“自然辩证法”、“帝国主义论”这样必须掌握无数外国材料的不朽巨著。
恩格斯的语言天才特别发达,据法国“费加罗报”1871年载,恩格斯“能结结巴巴地说二十种语言”。这里所说的结结巴巴并不是指恩格斯没有掌握二十种语言,他实际上至少精通十几种语言,这里是指他本来有些口吃,可是即使有些口吃,也能结结巴巴地说二十种语言。这对于我们是很大的启发:任何不利的条件,不能阻止我们学习外文,而且掌握一种外文后,还应该学第二种、第三种……外文。
不要以为自己老了,舌头不灵活了,就想不再“费劲”去学外文。学习外文,也像文盲学识字一样,是永久不会嫌晚的,马克思六十多岁的时候还开始学习俄文,这个例子对于我们是很大的鼓励。
不是为了做语言学家,也不是为了做专业的翻译家,仅仅为了生活上的需要,工作上的需要,就应该学习一点外国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