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不要片面理解勤俭持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4
第4版()
专栏:

不要片面理解勤俭持家
萧哲
在全民的大跃进中,“不甘落后”,是人之常情了。于是要苦战:工作要同先进的比,唯恐落后;挤时间还要多读点儿书。这样一来,有很长一个时间,就没有到商店里去看看。最近,该给孩子们买单衣了,才趁星期日,带他们到商店里去了。商店里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样子。新货物不少,其中有些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由于是假日吧,熙熙攘攘不少人在那里挑来拣去,我也随手拣了些,不知不觉便花去了二十多块钱。
前些时候,商业系统的一个朋友,曾对我发过一些感慨,他说:生产者方面大跃进,要多产;消费者方面要勤俭持家,少买。这样一来,不是人家两方面跃进,反而要我们商业方面跃退了吗?
起初觉着这很有点道理,由于这次的见识,才使我明白了这位朋友的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第一,他没有看到我们国家销售市场上的雄厚潜力,而且,目前我们国家,并不存在产品过剩的危险。像我这样,因为多日不进商店,去一次就买许多东西的人大概不少吧!第二,他只认为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却不知生产也可以促进消费,购买力握在人们手里,见到有大量自己喜爱而又需要的好东西时,总归是要买些的。我买的东西中,除了十分必需的以外,也就有一些是轻工业部门跃进中新出的产品,由于特别喜爱才买的。
但是,这位朋友的话总还有它的一面道理。如果我们对勤俭持家只作片面的理解,把这强调成大家尽量都不去买消费品,便有可能造成一个销售市场上的虚假的暂时的迟滞。因为,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人,大多是有这样一种自觉性的。只要听说某种货物暂时供应较紧、不宜去买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也会暂时克制自己的需求而不觉其苦的。
由此,我记起了人民日报副刊上曾有一次“这是浪费吗?”的讨论。那次讨论,提倡人们勤劳朴素,精打细算过日子,特别是要人们正确认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注意生活消费和日常积蓄的全面安排,这是正确的,对那些“只顾今天不顾明天”的人,确实有不小教育意义。但是,讨论里有不少人把个人买点日用品也强调说是浪费,就未免成了另一个片面。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必须反对,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风气当然应该提倡。但是,正常的生活需要同浪费应该有一个原则的区别。生活上的挥霍无度,随便的糟蹋东西,比如抛撒粮食等等应视作浪费,如果收入较多,多买了一点日用物品,我看是不能算作浪费的。
当然,收入特多的人应该自觉,不要使自己生活太远地脱离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样会造成个人同群众的脱离,久之,还有可能造成思想上的蜕化;但是人们生活的水平,不能要求一律平均,好像可以订出一个最低的标准来,谁要是超过了它谁就算铺张浪费!
在生活还艰苦的时候,我们要能安于贫,不因生活困难而懈怠意志;更不能用不良手段去追求那种力不从心的生活。但是,收入较多的人,比收入少的人多一点生活消费,也还合理。至于一个劳动者买了点个人需用的东西,就更不能看作是铺张浪费,否则按劳取值的分配原则岂不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对于个人生活消费品的购买,我以为应该这样:需要而又可能的就买;需要而不可能的可先不买,等到有了可能时再买;可能而不需要的坚决不买。有人提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我倒认为如果个人生活上有这种需要、但又不是十分紧迫的话,可以买也可以不买。如果手边有多余的钱,而这种商品当前的供应量又很充足,就可以买;否则,就不买。既不要借债去买不十分必需的东西,又不要同大家去争购不十分必需的东西。这是既合乎勤俭持家又合乎集体主义原则的。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未必就对社会生产有利。
总之,人的生活需要量,可以而且应该随着社会商品量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生产和消费是对立的统一,是彼此制约而又彼此促进的。因此,应该提倡这样一种全面的观点:每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买自己可能购买到的东西,以保持商品流通领域里的经常活跃,以利生产。同时,又能自觉地在商品供应紧张时,暂时克制自己的生活要求,以便使对这种商品最必需的人,能够得到供应。这才是全面的对待勤俭持家和生活节俭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