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下绣楼出花园走上街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5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下绣楼出花园走上街头
章秀
作为观众,我有过多次这样的感受:当一出戏演到了化境的时候,坐在台下不但屏息静气,全神贯注,而且仿佛已经弄不清是人在戏中还是戏在人中了,只觉得台上台下,一脉相通,随着剧中人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直到幕落下来,才恍如大梦初醒,不及抹掉激情的泪痕,禁不住立即迸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来。
这回杭州越剧团带来的几个现代短剧“十分钟”、“一日千里”、“关不住的姑娘”等,不但让我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滋味,而且还感染了一股奋发振作的力量。原先我对这些剧目和演出的期望并不高。一则听说这剧团的演员大都很年轻,想必艺术表演不会怎么成熟。二则据节目单上说明,这些剧目大都是速成的,恐怕难免粗糙。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怀疑和耽心,越剧能不能毫不勉强地反映出当前沸腾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来?
越剧曾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古典名剧,闻名中外,赢得了千百万观众的喜爱,我也由此迷上了它。越剧以它那哀怨凄切的唱腔、细腻温柔的表演、优美动人的舞蹈、绚丽飘逸的古装,构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但叫人感到这是它的特长,也是它的限制,它几乎都是表现古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除却儿女之情还是儿女之情,看得人回肠荡气,不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我一面隐隐感到,这恐怕是越剧发展中的一个偏向;一面又认定:脱下了古装,除掉了爱情,大约也就没有了越剧。
不料正是这些年轻的演员所演的这些现代剧目,作出了有力的回答:脱下了古装,除掉了爱情,不但仍然有越剧,而且还是好的越剧。它的唱腔一变而为清新刚健,表演的细腻和动作的优美则依旧,服饰自然及不上古装华丽,却是我们所熟悉的,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演员年轻,可是扮演的老太太老头、中年汉子和妇女、小孩等角色,维妙维肖,有些还相当深刻地演出了角色的精神面貌来。当她们在天安门广场演毕后,有位观众老太太拉着戏中老太太再三问:“你是真老太太还是假老太太?”然而这些短剧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以为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紧紧把握了时代的脉息,和人民共呼吸、同命运。那令人难忘的美丽热情的农村姑娘,善良慈祥的老太太,正直风趣的老农民……等人,从他们的行动里表现出了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努力。这都是我们现实生活里到处可见而又典型化了的新人新事,怎不叫人感到特别亲切和可信?
我希望越剧下绣楼、出花园、走上街头从此开始(当然也还要继续发掘和演出好的古典戏)。我也在想:既然越剧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剧种不更可以这样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