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文化是庄稼人的宝 安徽省九百多万青壮年文盲已全部入学 八十万扫盲毕业农民打开学习技术大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6
第7版()
专栏:

文化是庄稼人的宝
安徽省九百多万青壮年文盲已全部入学
八十万扫盲毕业农民打开学习技术大门
本报讯 记者秦聿震报道:安徽省八十万农民扫盲毕业后,积极参加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学习和传播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这些有生产经验又识了字学了文化的农民,不但在社里担任记工员、统计员、会计,而且积极组织农业技术研究小组、生产改革突击队等组织,在农业生产战线上作出很大成绩。阜南县顺河农业社生产队长姜维坤,扫盲毕业后,积极学习通俗的农业知识书,他学会了红芋密植、红芋苗的培养和选种的技术,他栽培的红芋,创造了每亩产一万斤的纪录。阜南县田堂社大王庄生产队,有七、八个扫盲毕业的社员,组织了技术改革突击队,学习了水稻栽培技术,改种了四亩水稻,每亩平均产量达一千二百二十斤,打破了当地农民说“漏风土”不能改种水稻的说法,给这个县旱地改水田树立了榜样。萧县黄口镇农业社,有七个扫盲毕业的社员,组成了一个农业技术研究小组,在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进行了红芋、马铃薯、大头菜三级复种,亩产达九千七百多斤,折合粮食九百七十斤。现在,这个小组正在试验复种小麦、玉米、南瓜、甘薯四熟作物。来安县姜家湖农业社的扫盲毕业生们,也成立了生产技术研究小组,学习和推广了用泥水、盐水、小苏打浸种和选种的技术,对这个农业社提高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六安县后郢子民校有七十七人扫盲毕业后看过说明书,就会使用播种机。社员们说:“文化是庄稼宝,有了文化就能生巧”。
扫盲毕业后的农民们,很多人仍在继续学习,有些人进了高小班,有些人进入了民办农业中学,继续深造。
又讯 目前安徽全省农村九百三十七万多青壮年文盲已全部入学。现在虽然处在春季大生产的繁忙季节,安徽由于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使学习紧密结合生产,因此解决了生产和学习文化的矛盾。学员们不但晚上学习,而且白天带着课本、识字牌、小黑板到水利工地和田间,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把班级学习、见物识字和包教包学三者结合起来。学习组织也和生产组织相适应,生产小队就是学习小组。在教学内容上,先教日常生活和农活有关的字,教社员记工分账,这样一面学习一面就可以应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学习情绪,因此学习进度很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