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江苏省改良新农具六十万件 南昌专区改革工具解决劳力不足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7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改良新农具六十万件
南昌专区改革工具解决劳力不足困难
新华社南京6日电 江苏省根据六十多个县、市的初步统计,改良和推广的各种新农具、新工具已有六十多万件。
各地推广的新农具,一般都是在原有旧式农具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花钱不多,技术简单,容易使用,效率高,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推广迅速。苏州专区各县改良的旧式木犁,每部只花三元多钱,仍用一头牛拉,耕地深度由原来的三寸增加到六寸,群众争购。这个专区的五十多万部旧式木犁正在全部改装。滨海和淮阴等县手工业工人试制的花生收割机,比人工收割效率提高十倍到十五倍。
在农具改革运动中,各地党委负责人都亲自挂帅,工业、手工业和供销社等部门密切协作,并举行现场会议,交流先进技术和经验。全省县以上有关生产单位共召开了七十多次农具改革现场会议。
据新华社南昌6日电 江西省南昌专区的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全区创造、仿制了各种新式农具三百七十九种,推广了各种新式农具三十二万九千多件。这些新工具,一般都具有工效高、省力的优点。进贤县试制推广的点播机,一人一天可播种十五亩,提高工效十倍以上。新余、靖安等县制成的棉花播种机、刨薯机等,一个人使用起来能抵上三十个人。
这些新农具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大跃进中劳力不足的困难,不仅保证了跃进计划的完成,有些地方的劳力还由缺变余,扩大了生产计划。萍乡县在插秧期间,按照密植的要求,缺少二百万个劳动日。由于推广了插秧器,全县90%的妇女都参加了插秧,保证了插秧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南昌县由于创造和推广了许多新式农具,劳力由不足变成有余,除完成原计划早稻播种面积外,还有人力多种三万多亩早稻。
有些过去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现在也得到解决。高安县今年为了适应密植,需要在原来三寸的基础上普遍深耕一寸半。要达到这个要求,用旧式犁就要翻耕两次,人力、牛力都要增加一倍以上。所以开始有许多群众对完成计划缺乏信心。后来,县委领导工人试制成功一种能深能浅的“高安水田犁”,不但能够达到深耕的要求,还加快了速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