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亦工亦农又勤又俭 四川高县打破常规办起小型铜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8
第1版()
专栏:

亦工亦农又勤又俭
四川高县打破常规办起小型铜厂
新华社重庆7日电 四川省高县新建了这样一个铜厂:没有正规的厂房和职工宿舍,总共只修了一座土高炉和堆放燃料的草棚。它没有专职干部管理福利,开办以来只买过一些碘酒、红药水等普通药品。全厂一百几十名工人多数是白天到厂上工,放工就回到自己家里休息;只有小部分职工住在农民家里。
原来高县铜厂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兴建投入生产的小型工厂。这个厂资金很少,办厂只花了二百五十一元,厂址又座落在农村。厂里领导和干部打破常规办工厂,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工厂、农业社、社员订立三边合同的办法解决工人问题。合同规定:工厂不向农村盲目招雇工人,需要的劳动力统一通过农业社调来。工厂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人便回社搞农业生产;农业社需要调回或调换劳动力的时候,预先同工厂协商解决。合同还规定,参加工厂生产的社员的工资收入,要抽出一部分交给农业社,作为农业社收益,再由农业社给这个社员评定工分,秋收后分给口粮;农业社组织来的、只给工厂做一两小时临时运输工作的社员,其收入全部归个人。现在全厂一百几十名工人,除了具有冶炼技术的几名固定工人以外,采矿、捶矿石、运输等工人一般都是临时工。
采取雇合同工的办法,工厂、农业社和社员三方面都有利。厂里除了向工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外,其他劳保福利等问题就不必由厂里管了,因此不需要很多管理干部,生产成本很低。许多农民学会了工业生产知识以后,会农又会工,也感到很满意。
现在这个厂的职工跟农民同吃、同住;农民出工,他们也出工,农民收工,他们也收工。他们平时很尊重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跟农民亲如家人。
职工们在开工两个多月来,不但没有在生活福利上提过过高的要求,相反地,大家却主动帮助工厂克服了不少困难。他们上山砍树做木床;为了洗澡、洗脸方便,就自己动手在高炉旁建灶烧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