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共同开发多瑙河三角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8
第5版()
专栏:布加勒斯特通讯

共同开发多瑙河三角洲
本报记者 丁曼
社会主义国家兄弟般的互助合作加快了它们前进的步伐,密切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关系。这种互助合作的范例之一就是罗马尼亚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共同开发多瑙河三角洲的天然资源。
多瑙河三角洲在罗马尼亚东南部,流经欧洲两千九百公里的多瑙河的河水,从这里注入黑海。这块总面积有六十万公顷的三角洲,是由于多瑙河的多次变迁形成的。在三角洲的二十七万公顷的土地上覆盖着密密层层的芦苇。狼群、野猪、野兔和成群的野鸭、野鹅、鹈鹕等飞禽走兽生活在里面。三角洲上交织着无数的湖沼和小溪,这里盛产鲤鱼、梭子鱼、鲈鱼和鲟鱼,鱼产量占罗马尼亚全国鱼产量的二分之一。
多少年来,人们只习惯于在三角洲上捕鱼、打猎和欣赏它的美景,而对于如何利用三角洲上的最珍贵的天然财富——芦苇,表现了束手无策。这里的芦苇产量每年可达二百七十万吨,占世界芦苇产量的三分之一。把这些芦苇全部加工后,仅纸浆的价值就相当于五、六百万吨石油。然而过去三角洲上每年生长出来的大量芦苇,不是让它腐烂在水里,就是把它白白地烧掉,最多也不过是渔民用它来盖上几间草房或搭起几道围墙。
但是,在世界上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它。早在1914年它就引起了法国资本家的兴趣,1942年他们考察了多瑙河三角洲。英国资本家也想利用它。德国的银行家在1942年要和罗马尼亚谈判这个问题。但是他们都没有成功,据说,他们感到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芦苇的收割问题。
解放以后,罗马尼亚的党和政府组织了开发三角洲的研究工作。在1955年12月罗马尼亚工人党举行的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开发多瑙河三角洲、利用芦苇发展造纸工业的计划。这个决定迅速地得到了波、捷和民主德国的兄弟般的热烈支持。不久以后,四国共同制定了开发计划,一起着手解决所需要的重大技术、设备和专家问题。
1956年1月间,首先建立了由四国代表组成的“芦苇利用委员会”。委员会设在布加勒斯特,主席是罗马尼亚人卡什斯基。委员会根据四国的合作计划具体领导开发工作。
目前有一千五百多工人、技术员、专家正在罗马尼亚的勃莱伊拉城建设一座加工芦苇的联合工厂。工厂将用芦苇作原料生产造纸用的纸浆、纺织用的纤维,并将利用加工后的渣滓制成可作建筑材料和家具用的三合板。加工工厂的总面积将为三百公顷,预计在1960年部分投入生产,那时可生产为纺织用的纤维五万吨,1966年将生产纸浆二十万吨,1970年工厂建设全部完工后,可年产纸浆三十万吨。
“芦苇利用委员会”的主席卡什斯基对记者说:“像这样大规模的设备完善的工程,光靠罗马尼亚自己是作不到的,和兄弟国家联合起来就能完成。”他说,民主德国有利用一年生植物生产纸浆的经验,捷克斯洛伐克有为生产纸浆用的很好的设备,我们罗马尼亚将保证供给原料。德、捷、波、罗四国的五百名专家参加了利用芦苇的研究工作。苏联也曾多次派专家来帮助,并在设备和技术上给以支援。卡什斯基说:“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除了中国、朝鲜以外,还没听说哪个国家有利用芦苇制造纸浆的经验”。因此,早在1954年他们就曾派纸浆专家到中国了解了这方面的经验。这位主席诚恳地对记者说,他们希望中国也能派纸浆专家来罗马尼亚。
兄弟国家的互助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对芦苇的收割和运输问题。芦苇有的生长在陆地,也有的生长在泥沼和水池中,制造能够在这样条件下工作的芦苇收割机完全是一种新的工作。但在兄弟国家共同努力下,这种收割机终于试验成功了,从去年11月份起他们已正式开始用机器收割芦苇。芦苇收割机能够自割自捆,每一分钟可以割下十二捆,每一小时收割的芦苇有六吨重。运输芦苇的工作,已经由汽车和汽船担任起来。目前正在多瑙河畔修筑一处一公里长、二十四公尺宽的运输芦苇的新港口。这个港口将在明年开始使用。
罗、德、捷、波四国正在为开发多瑙河三角洲积极工作,他们最近举行了第六次代表会议。代表们到现场检查了工作,并根据目前的情况制定了今明两年的具体计划。苏联专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和检查工作。
罗马尼亚的同志们在谈到和兄弟国家共同开发自己的多瑙河三角洲时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兄弟国家互助合作的伟大成就。这种互助合作对社会主义建设非常有利,它加深了我们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共同开发多瑙河三角洲的工作可以作为我们兄弟国家友好合作的一个光辉范例。”(附图片)
芦苇收割机正在收割芦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