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新的时代 新的凯歌——追记开滦林西矿水力采煤首创新纪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4
第3版()
专栏:

  新的时代 新的凯歌
  ——追记开滦林西矿水力采煤首创新纪录
王林
如果说苏联1939年用水力采煤在人类采煤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么,开滦林西矿水力采煤区在中国推行这一个先进工作法上1958年3月27日首先唱出了最嘹亮的凯歌。在这一天,林西矿水力采煤区到班三十人,日产原煤六百三十二吨,全员生产效率达到二十一点零七吨。比原跃进计划提高40%,在中国首创水力采煤的新纪录。这一天的全员生产效率比解放前英帝国主义者掠夺下的开滦矿提高十九倍多,跟解放以后的采煤联合机和割煤机比较起来,也提高五倍到七倍。从直接成本上看,水力采煤区3月27日是每吨五角六分,只有采煤联合机和割煤机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深井采煤,就很容易地跟一连串的灾难联系到一起:沼气(爆炸性瓦斯)燃烧,煤尘爆炸,岩石塌落……;提到采煤工人,就很难和煤尘、疲劳、残疾分家。水力采煤法就能把这些痛苦和灾难送进历史博物馆里去。煤尘可以完全消灭。爆炸性瓦斯遇见水也要大大减少涌出量。水枪落煤快,水头射程又可以达到十三公尺,岩石即使有塌陷也损伤不到采煤工人。更不用说大量减少了工人的体力劳动。采煤面上因为没有煤尘飞扬,不仅只使工人在劳动时精神愉快,而且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后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幸福,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上,而更关心的是人。煤炭工业部1956年初派工作团到苏联和波兰学习了这一种先进经验,唐山煤炭科学研究院和开滦矿总管理处在1956年8月就开始了技术设计。开滦机械制修厂制造了所需要的一切机械设备。开滦机电安装处接着完成了设备的加工和安装工作,因而在1957年6月16日就正式开始了工业性试验。大跃进以前,最高日产量是四百四十七吨,全员效率为十点四吨。3月19日开滦五矿开跃进誓师大会,大会上水力采煤区出席代表提出挑战书,保证全员效率提高到十五吨,争取二十吨。3月27日就创造了更高的新纪录。
水力采煤法,生产过程单一、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出煤快又安全,但是它在林西矿上的推行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发展过程也是通过了先进与保守、困难与克服困难的斗争的。它的每一步前进,都要用工人阶级的热情和智慧来推动。
1957年5月开作业规程学习班介绍苏联和波兰的水力采煤法的时候,即便是党团员和骨干也没有信心:“用康拜因机突击,还不好完成任务呢,用水冲?那太神秘啦!”听课像听讲神话传奇。6月中到现场实习,用水枪一打,“哼,行!”这才相信。可是回到家里,人们又想:“这是在煤皮。煤皮压松了,好冲。采面上,没有压松,就不一定行啦!”第二天冲采面,好玩似地用水枪乱冲一气。能够冲动采面,可是落煤不多。人们心里又波动起来:“还新技术呢,不如用手镐快!”区长、支部书记发现了这种动摇情绪,立刻召集党团员和骨干开会,解决思想问题。政治情绪和责任心提高以后,水枪司机们在操作时想起过去用手镐落煤的经验,先找软的地方落煤。软处掏开一道槽,硬处的煤就松了。于是推行这种方法,使采煤量多出了一倍。
但是又出新问题了:回采面不用支架,岩石有时陷落下来,把煤压住。为了不丢煤,工人们又动起脑筋来。在技术研究会上,水枪副司机张树钧提出开小门、掏大洞的办法。大伙一试,这办法果然可以防止岩石的塌落。接着,李光印水枪司机又建议用水力开采眼棚子,更为安全。张树钧建议少用一块维护水枪的大板、二棵柱子,改进了回柱的方法。
试办时期在中厚煤层,今年3月16日才转入厚煤层使用。煤质不同,又出了新的困难:从采空区往下溜?子。李光印司机创造了留煤壁的办法,挡住了?子下溜。又因为煤层韧性大,上边并且有软煤,掏槽以后用水枪打也不容易冲下来。3月21日区长和支书召开会议研究这些问题,提出改变生产组织,由三班改为四班。一、三班为二、四班交叉做生产与准备工作。掏槽以后,使煤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受压与破坏。这样一做,顽固的煤层,果然很容易地被冲落下来了。
落煤工作骤然提高,但是筛机吃不开。水枪副司机、党员明贵友建议安装固定筛以后才解决了这个难题。3月25日安上固定筛,当天就突破十五吨的全员效率。3月27日就达到了全员效率二十一点零七吨的新纪录。
3月27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脱产的区工会主席、水枪司机李瑞林上中午二时班的时候,副总工程师戴国权提醒李瑞林说:“26日可是还没有完成二十吨的任务!”李瑞林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落煤没有完成任务,是运输赶不上!”戴国权工程师说:“我今天亲自负责调度车辆试一试怎么样?你们只要有煤,我就保证有车辆!”李瑞林应战说:“你保证有车,我就保证有煤!”戴工程师说:“好,就订这个条件!”李瑞林以为戴工程师仅只是打气,接着问他:“你肯牺牲时间跟我们大跃进吗?”戴工程师明确地表示决心说:“一直顶到夜间一点,我决不下班!”“你吃什么,你又没有带着干粮下来。”“你们大跃进,我就不大跃进吗?饿着肚子也得大跃进!”在旁边的工人们就欢呼着支援说:“只要你跟我们一块儿大跃进,每人少吃一点也不能叫你挨饿!”双方的情绪更是高涨起来。李瑞林向采煤组和掘进组的全体工人宣布了和戴工程师挑战的条件,工人们的干劲更高了。矿领导方面早就在到处“频敲战鼓催上阵”,听到戴工程师的报告,立刻由生产副矿长陈长拴亲自坐阵调度室指挥全面战斗。于是一场生产大跃进的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同志,在抗美援朝的年代,你见过英雄的志愿军利用坑道冲击敌人吗?在山沟里打游击,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你不是看见过山洪暴发吗?进入大都市以后,你不是又见过消防队扑灭火焰吗?在欢迎国际友人的会上,你不是也欣赏过友邦的大管弦乐队吗?同志,在水力采煤大跃进的暴风雨里,你会一下子都看到、都听到那些动人的场面和音响。同志,你想听一曲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交响乐吗?同志,你想看一看生产战线上的英雄们,怎样把解放军、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运用到矿井里吗?来看一看吧!水枪射出的水箭,像喀秋莎大炮一闪一闪的弹道。柳罐斗帽上的镀灯,像高射炮队监视敌人飞机的探照灯。被水枪冲击下来的煤块,像古代战场上的滚木擂石。铁溜槽里的激流和巷道里的回声,使你不能不联想到山洪暴发。竖井绞车的升降,地下电车的飞驰,煽风车的吼叫,再加上工人在竞赛中的欢呼,真是万响雷鸣,用力量和热情奏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的进军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