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云南省委提出进一步开展农具改革的要求 向运输耕作排灌方面普及 由土机械向机械化逐步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5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委提出进一步开展农具改革的要求
向运输耕作排灌方面普及
由土机械向机械化逐步提高
本报讯 中共云南省委最近召开的工具改革会议,总结了工具改革的基本经验。到5月底,全省范围内将完成车子化的任务;全省试验成功和推广的改良工具已有一千多种,计一百五十万件;大约有二百万劳动者使用了改良工具。由于工具改革运动的发展,已开始引起了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打破了保守、迷信思想;发挥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工具改革也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群众中反映工具改革是“第二次解放”“第二次翻身”。
这件工作做得好的原因是领导上坚定,有决心、有干劲、肯艰苦钻研,全党动员,全体干部在运动中努力做到又红又专,同群众在一起试验,这是搞好运动的关键。其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开展这一运动的根本基础。第三、及时认真地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并迅速有效地加以推广,普及提高。第四、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掘群众的潜力,保证工具改革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开展起来。
这次会议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工具改革运动进行了讨论。在今后的工具改革中,首先要把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土机械化三者结合起来。目前主要是依靠群众搞土机械化、半机械化,同时还要注意机械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逐步增加半机械化、机械化的程度。不去积极进行旧式农具的改革,不积极搞土机械化、半机械化,坐等拖拉机是不对的。只满足于旧式农具的改革,不积极搞半机械化、机械化,不注意工具改革的提高,也是不对的。这两种思想都会妨碍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工具改革运动的发展。
其次是要把工具改革普及到各个方面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首先是地区上应当有重点地推广,逐步普及到所有的地区、所有的农业社,由点到面。
提高是要由土机械化、半机械化到机械化,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特别要注意迅速推广现在已经创造发明的效率高、质量好的先进工具,做到推广的又广又快。对效率低、费力大、质量差的落后工具,要逐步淘汰。当前主要是把畜力、水力和风力利用起来。应当根据有利于提高工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劳动质量的三个原则,注意从下列三方面普及提高。在运输方面,云南一般运输劳动量占农业劳动的第一位,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任务加大以后,运输力量约占农业劳动的35%—40%。劳动力的紧张状况形成了突出的矛盾。所以必须大量改良推广运输工具。在耕作方面,包括犁、耙、播种、中耕除草到收割,劳动力一般占30%—40%,多的占50%。在目前的春耕中矛盾也很突出,也需要抓紧改良推广这方面的工具。农村的水利排灌劳动在一般农业社约占10%—15%。改良提水工具,畜力、风力的抽水机,脱粒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家务劳动的工具,是广大妇女农民的迫切要求,也不可忽视。
会议还注意解决改善和提高农业社的经营管理水平问题。工具改革以后,农业社的经营管理范围也随着扩大,生产内容增多,农业社需要在统一的领导下,作必要的专业性的分工。劳动力的统一安排、合理调配、使用,需作重新考虑,使每个劳动力都能使用在最适合、最能发挥作用和积极性的地方,劳动定额也必须改变,工分要合理。
为了进一步开展工具改革运动,地方工业、手工业要认真贯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加强地方工业、手工业、农业社的密切协作,相互促进。在具体协作上,今后土机械化的工具,主要应由农业社自己搞,少数或部分因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生产的配件,手工业应帮助生产;手工业和地方工业主要搞技术、效率更高一点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产品;属机械化而地方工业不能解决的由国营工业搞。此外,商业、交通运输部门也应给予帮助。
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技术指导,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掌握技术。各地应举办各种训练班培养技术骨干。
(陈勇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