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山区电气化的钥匙——记福建永春县的小型水电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5
第3版()
专栏:

  山区电气化的钥匙
  ——记福建永春县的小型水电事业
  谢泗春
“山区电气化”大家都以为是遥远的事,我也不例外。最近在福建永春参观了小型水电站,我发觉这种想法突然成了老皇历,不适时了。
永春县的水电站是1956年动手办的。1955年冬天合作化高潮后,全县的耕种面积扩大了一倍多。这年春耕很忙,大量的麦类与薯类产品没有能力去加工,事情很严重。县的领导就决定利用山区多水力这个有利条件,兴办水电、水力站。
开始兴办的时候,缺乏技术力量和资金是两重难关。他们以开办训练班、派人去外地学习、老厂带新厂、老工人带新工人以及搜罗原有技术人材等办法渡过了第一关。以农业社为主、多种组织形式、吸收各种可能利用的资金、大家动手、勤俭建站等办法渡过了第二关。就这样,两年来永春出现了二十二个水电、水力站。加上1956年前建的,共有三十七个水电、水力站。
水电、水力站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其次是灌溉与照明。仅农副产品加工一项,去年一年就省了四十万个人工。
永春县的水电、水力站是以“小型为主”的,最大的六十四马力,最小的只有二马力。二马力的是在十天内花一百五十元建成的。当农民要求设计时,技术人员查遍了书籍,也找不到这么小的电站,就不敢应承,后来还是一位中学教师帮了忙。它的进水沟不到一公尺宽,水头只有一公尺高,带动一部磨薯机,去年秋后磨了八万三千多斤,虽然设备简陋,貌不惊人,但对十来户的山村,却很顶事。
在永春,我到蓬壶镇和曙光农业社跑了一趟。从县城到蓬壶二十多公里,沿公路就有六、七个水电、水力站,只要你看到临河有一所独立的新房子,不用问,它准是。曙光农业社办的水电站是四十五马力,发电二十瓩,有砻谷机、碾米机、磨粉机各一部,还有一部锯木机。晚上,这些机器停掉,马达开始发电,供农户照明。在曙光社留宿那天晚上,我到农民家去串门,家家户户亮着电灯,妇女在忙家务。在一所大厅里,一大堆人在开会。我住在社的办公楼上,夜气很清新,外面隐隐传来溪水声与马达声,交相应和。对面稍远处,农家的窗户中电灯点点。
小型水电事业给永春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在,60%的口粮已不用人力去脱壳或磨细。人工磨麦一工只能磨十斤,大户人家不够一天吃的。如今放上磨粉机,一小时就能磨一百八十斤。过去农民不喜欢种麦薯两类作物,因为加工麻烦,现在是垦地开荒来种了。解放初,懂水电站设计的全县只有一人,现在已有十多人。电工郑声禀学习后,已独立设计了三个水电站,都合标准。几百青年农民成了电工等技术工人。原来有些人认为山区没有前途,社会主义到不了山区,当他们夜间可以不再用竹片照明、舂米可以不再用两脚时,就完全改变了想法。
今天,永春给人们的印象是:满县争说水电站。无论在城镇或乡村,到处可以看到“1958年实现农村初步电气化!”这个标语;农民的门联,有的已将有关合作化的字眼换成了电气化的字眼;县农具厂正在试制电动农具,以适应农村的新要求。我到永春那晚,在街上碰到一群群青年,我想会不会是水电站人员训练班,一问,果然是。他们连同外县来的共有六百四十多人。一个庞大的电气化规划正在制订,在一份3月8日写的规划上,我看到今年全县将兴建水电、水力站共六十五个,在同月17日写的另一份东西中,我看到变成了水电站与水力站各六十五个,共一百三十个!月底我离开时,人们告诉我这个数字又增加了。
“更上一层楼!”“使河水为人民造福,让机器听电力呼唤!”这是永春最响亮的口号。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他们将实现:农业电气化、畜牧饲养电气化、农械修配电气化、农村小型工业、手工业电气化、生活照明电气化。
永春农民作了首歌颂水电事业的诗:桃溪(永春的主要河流)流水响潺潺,桃源(永春古称)林立水电站,机械化能促生产,黄昏电灯赛太阳。这个“赛太阳”的电灯不仅照亮了永春农民的心,同时也照见了全国山区美好的前途与导向这个前途的道路。我在永春时,每天看到外县甚至外省来的成群结队的参观者,他们有的还连带学习木质水轮机的制造。永春所有水电站都是用这种水轮机装备的,它就地利用松杂木制成,成本为铁质的十分之一,可用十年。我在参观中,真想早日把永春的情况早日告诉全国读者,真想在外地的参观者中有我故乡浙东的代表,或者我能弄到一份水电站与木质水轮机的设计图寄回浙东去,因为那里跟永春一样,也处处是山,处处是激湍清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