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排渍水 除病害 保麦收! 信阳专区群众全力消除自然灾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7
第2版()
专栏:

  排渍水 除病害 保麦收!
  信阳专区群众全力消除自然灾害
编者按 河南信阳专区的小麦本来长得很好,丰收就在眼前,但是,4月下旬遭受了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雨的袭击,其后又阴雨连绵,致使小麦大量倒伏,黄锈病大片蔓延,有的地方小麦已开始死亡。现在,这个专区的群众为消除涝灾和病害,正在全力进行斗争。这个情况向我们说明:小麦一天不收到手,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便一天存在,我们绝不能在这个紧要关头麻痹大意,必须从坏处打算,尽可能作好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本报讯 河南省信阳专区人民正以回天之力,向小麦涝灾、锈病等灾害,开展勇猛的进攻,集中全力,打好这一仗,保证小麦丰收。
这个地区在经过施肥、拔草、浇水、治虫和最近的排水防倒伏的麦田后期管理运动后,小麦生长良好,大部已灌满浆,豆类粒圆荚饱,大麦接近成熟,丰收在望。但是,近二十天来阴雨连绵,风雨交加,特别是经过近日来的一场暴风雨袭击之后,又有一百五十多万亩一类小麦倒伏,还有三百一十八万多亩小麦生了黄锈病,已成熟的大麦脱粒现象严重,豆类根部的秧秆和荚儿已腐烂,积水的麦田部分麦根已沤坏,有的已开始死亡。这些自然灾害,严重的影响着麦季的丰收。
为了战胜这场自然灾害,11日下午,信阳地委副书记王达夫、张树藩,地委委员雷玉俭等冒着风雨,深入到信阳县中山乡和信阳市的平桥乡,检查了小麦受灾情况,就地召开了老农座谈会,交流了排水治锈病等经验。当天夜里,地委采取了抗灾救麦的紧急措施,并由王达夫同志召开了紧急的县委书记电话会议。他首先指出,上月23日信阳专区第一次遭受暴风雨的袭击之后,全区人民向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作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已倒伏的七十万亩小麦大部扶起,麦田积水大部排除,有些乡社已排了五次水。但是,从这段斗争中,出现了两种作法,两种结果。一是:鼓起干劲,力争上游,全力以赴,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结果战胜了灾害,保证了丰收。另一种是畏难而退,甘拜下风,向灾害低头,按兵不动,结果受害较重,有减产的趋势。信阳中山社在最近的暴风雨过后,乡社干部带动了二百四十多人,划片包干,定块到人,三天的时间,排水救麦一千一百六十五亩。而信阳市郊幸福社则行动迟缓造成损失。全社四千八百亩小麦,已淹死了二百四十亩。因此,眼前向自然灾害作斗争,是谁压倒谁的问题。自然灾害压倒了我们,就要减产,我们压倒了自然灾害,就能保丰收。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应立即开展排水治锈病等抗灾保麦的大辩论,提高认识,克服麻痹右倾、消极等待情绪,鼓起干劲,全力以赴,战胜自然灾害,保证丰收。各地要召开老农座谈会,总结群众行之有效的土办法,立即开展群众性的治叶锈病运动。最后,王达夫同志强调指出,要打好这一仗,必须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划片包干,建立责任制。立即组织千军万马的队伍,向渍水、黄锈病等自然灾害作斗争,与自然灾害夺丰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现在各县人民都以战斗的姿态投入了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