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农民发明家贺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7
第2版()
专栏:

  农民发明家贺亭
  本报记者 朱成
在全国农具展览会农田排灌机具馆里展出的水利施工工具中,有一件高坡运土工具受到了普遍的赞扬。这件工具就是从低处往高处运土的手摇、动力两用自动运土机。 (如图)
操纵这架机器运土并不复杂:人在坡下摇动斗车架子上的木轮,传动的牛皮绳就带动盛土斗车沿着钢丝轨道从下而上爬到月牙形的木轨上,然后斗车顺着钢丝跑了下去。跑到坡上轨道尽头处,斗车经过一个木架里的弧形轨道,急遽地翻身;土,甩出去了,斗车因冲力由弧形轨道的下端,迅速地自动地跑到坡下斗车架子底下后部的时候,操纵的人又摇动一个摇把,把空斗车顺着弧形轨道绞到车架子上去,然后再装土,再照样运行……。这样,在工地上实际运土的时候,使八个斗车循环往复,运的飞快,效率比人担提高八倍。如果换上几个钢铁部件,用动力机械带动,还要运的更多更快!
参观这架运土机操作表演的人,都为它的灵巧、好用和制造简单惊住了。来自武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装卸公司的几个参观者和北京市一个基本建设工地的几个土工工人,对这架运土机最感兴趣,因为利用这种运土机就可以使他们摆脱繁重搬运劳动。
发明运土机的是河南唐河县红星二社一个字不识的农民贺亭。
去年11月初,红星二社计划要开挖四口总面积有二十二亩大的塘。劳力不足的情况是严重的,塘挖的越深,人们往外运土的效率越低,于是,有些社员发了愁:“工程这样大,人这样少,修不完怎能保证丰收呢?”
这时候,贺亭在党组织的鼓励下考虑自动运土的办法。
他听人们说,新野县的一个农业社在搞“提水上岗”。他便想:可以“提水上岗”,难道就不能“提土上岗”吗?塘堰比塘底高,但是把塘底的土用个什么物件提到比塘堰还高的地方,不是也可以弄到塘堰上去吗?但土怎样从比塘堰高的地方弄到塘堰上去呢?一天当他看到牛车下坡自动滚动的情景,便决定建造一条高空轨道来运土,在这条轨道的中间立上个高木架,让轨道从塘底由下而上架到高木架上,再由高木架由上而下架到塘堰上,让带轮的斗车在轨道上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的运行,把土运到塘堰上去。
最费脑筋的事,是怎样使斗车从塘底沿着铁丝轨道跑到木架顶上去。他想出的第一个办法,是在塘底轨道开头处,立一个比中间的木架还高的木架,在顶端安上辘轳;辘轳上的绞绳,拴到轨道头上,轨道上放好盛土斗车以后,摇动辘轳把轨道绞起,绞到比中间的木架高的地方,斗车就自动走了。但一想又发现了问题:人站在那样高的木架上摇辘轳太不安全,同时一次只能走一车,还要绞轨道,放轨道,效率太低!
弹花车上的传动带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想:在塘底下做个架子,轨道接到架子上,架子上安一个手摇木轮;中间的木架上也安个轮子,让这两个轮子带动传动带,就有可能把斗车顺着轨道带上去。斗车怎样挂在传动带上呢?经过反复考虑办法出来了,把传动带改成带结的牛皮绳,在斗车的后面安上铁叉,铁叉卡在绳结上,摇动轮子牛皮绳转的时候,就会带着斗车上去了!至此,他感到莫大的愉快,觉得问题快要全部解决了。以后,他又考虑在中间木架上安上个月牙形的木轨,好使车轮到顶上的时候两头都不悬空。
试验成功以后,就造了两架。社员们使用这架运土机运土,效率大大提高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又感到斗车到头车底自动打开卸土以后,还得用人搬到另一条下行轨道上去,因此,社员们希望贺亭再研究改进。
贺亭接受了大家的要求。终于想出在轨道尽头设一个木架和弧形轨道,斗车从弧形轨道往下翻的时候,前后都有东西夹着不会出轨。这样,车底也可以钉死了——车往下翻的时候,土当然要甩出去。在做第三架运土机时他按这设计做,结果又是成功了。
他这架运土机曾经拿到郑州去展览。那时空车斗跑到坡下车架底下时,还得用人往上搬。所以人们又给他提出了建议,让他考虑怎样使斗车不用人搬就能回到车架上去。这次在北京安装的时候,他便在车架后部新安上了一个弧形轨和一个摇把,把斗车绞到车架上去,这样,这部自动运土机就最后创造成功了。
贺亭在解放前原是雇农,解放后他的生活根本变了样。他一天书没读过,但是他们弟兄三人的十一个孩子,有六个大的已经上了学。这些事实,使他深深地热爱新社会,热爱合作社,特别是农村大辩论以后,他的觉悟更高了。因此,在生产高潮中他想方设法改良和创造工具。他创造的东西,除运土机外,还有人拉自动扬粪车、打畦器等五种。在展览会上,他又从各地来的改良和创制的农具中得到了很大启发,他准备回去再创造几件新农具。
  (附图片)
  自动运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