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观花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7
第8版()
专栏:

  观花小记
  谢党哉
访残老教养院
武汉市近千名复员、转业、退伍、残废军人和烈属、军属举行生产大跃进誓师大会,我去讲了话,并接见了一部分代表,他们干劲很大,各人有各人的跃进计划。人是大跃进中的积极因素,复员、转业、退伍、残废军人、烈属、军属,他们在人民革命中贡献过力量,觉悟高,自然在生产革命中也显得先进。
残老教养院在汉口郊外,地址房屋都好,外宾也常去参观。教养院共收容一千六百七十八人,老的约八百人,儿童二十七人,盲人二百三十四人,聋哑人五十人其中病号有五十人,精神病患者二百九十九人。工作人员三十一人,其中医务人员七人,服务员六人。收容人员中有点劳动力的分配做服务员及从事种菜,养猪,糊火柴盒,打草绳等。有个别人剪贴“邮画”,很精美,说可以出国。收容人员大多数是本省的,河南的也有,还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他们基本上是无家可归的。院内生活每人月供给标准拾元零五角,内伙食约六、七元。从事生产的,生产所得个人得50%,25%作公积金,25%为院民福利费。在生产上猪养得肥而大,但养猪者说没有饲料,已卖了几十头。我看该院有宜于种饲料的地,又有一千六七百人的厨房,猪的青饲料和精饲料,只要动下脑筋,是可以解决的。
消灭灾荒
河南的救灾工作,是坚决贯彻了“防重于救,防救相结合”的灾区工作方针,广泛地开展了生产建设和生产自救运动。他们在全省推广封丘县应举农业社的救灾先进经验:“统一掌握与使用各项经济力量,按劳预支,妥善安排社员生产生活,组织全面大跃进。”它解决了合作化以后生产救灾工作的道路问题。河南日报社论说:应举农业社的经验有“十二好”:一是贯彻执行“防灾重于救灾,防灾与救灾相结合”的方针好。他们不是单纯从救灾出发,而是从消灭灾害和发展生产着眼。以防灾带动救灾,从救灾推动防灾。二是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三是水利化完成得好。四是积肥搞得好。五是生产救灾抓得好。动员早,抓的紧。六是社员生活安排好。没有逃灾要饭的,没有闹粮、闹钱的,社员都吃得饱。七是牲口喂得好。没有死亡、上抬和瘦弱现象。八是猪喂得好。九是钱使用得好。每一个钱都从发展生产,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出发,一个钱当几个钱几十个钱用。十是社里的小市场办得好。社员需要的粮食、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由社统一经营,组织出售,每十天一个集市。十一是整改工作搞得好。民主办社,遇事和大家商量,走群众路线。十二是除四害、讲卫生好。
应举社坚决用自力战胜灾荒,“不破产、不贷款、保证自给三不叫”。把全社当作一家,保证都有饭吃,一致努力。发挥所存食料的作用:“红薯打成粉、一斤当二斤”,豆子打油后再打豆腐。从修水利中得到工资,防灾即是救灾。很值得学习。
看了郊区东赵乡的常庄社,全社三个自然村,土地三千四百一十二亩,人口一千一百二十七人。连续四年遭受灾害,每年都有大批人逃荒。去年夏收每亩只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斤,秋被水淹全无收。社里的措施:一、立即补种晚秋作物:白菜、萝卜、荞麦等;二、发动人民采集代食品四十余万斤;三、发动社员割收青饲草料二十四万三千斤;四、大小副业一齐抓,搞有副业约二十余种,到今年3月底共收入一万一千七百元;五、国家发给的救济款、贷款约五千元;六、将灾户分类排队,安排生产,分别评定救济款。去年社里虽受到严重灾害,通过上述措施没有一户逃荒,并且提出今年的生产指标每亩要达到一千一百斤。社长说:修水利、卸石头、每工除吃饭外可剩六角多钱。此项工作多,不愁有力无处使;今年麦子长得好,每亩可打四百来斤;秋季改种水稻,每亩可收六百斤。此处无种稻习惯,已向湖北请来师父。社长说,今年如遇去年样的水,可保证不受灾。社长自说只读过三个月书,但笔记本记得好,说话也有条理。
河南四十八个轻重灾县,已有三十个县称已经消灭了灾荒,其他各县也可很快摆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