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打掉娇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8
第4版()
专栏:

  打掉娇气
  叶雯
有人发现,五气之中,娇气以女同志居多。要是更确切些,恐怕应该说成:娇气以知识分子居多,其中女的又可能多些。主要表现是:吃不得苦,受不起批评,脸皮过薄,自尊心过强;倘若受了些委屈或吃了些苦,便会泪落两行;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撒些娇……。
我并没有作过调查统计,但仔细想想,女娇多于男娇,并不奇怪,也绝非偶然。旧社会的剥削阶级,酒醉饭饱之余,拿妇女玩乐寻开心,于是渐渐规定出作为玩物的“美”的标准来,是要“弱不禁风”的,“金莲三寸、玉手纤纤”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柳腰纤细掌中轻”的,还要“笑不露齿”,动不动就“哭得泪人儿似的”……。够了,总之是要“无限娇羞”,才能起到玩物的作用。现在人觉得恶心喷饭,从前却被统治阶级及其帮闲文人们欣赏赞扬。于是,无论在社会上或是家庭中都处于附庸地位的妇女,在这种流风习气里,也就竞相效颦,弄得个个软弱脆薄。而她们并不自觉这是在摧残自身。
这种种娇气,只有在阶级剥削的社会里才能形成和立足下来。若没有这剥削作基础,文人就雅不起来,才子也风流不下去,娇气就无从生根。例如那时的劳动人民,如果要劳动,就一定不能娇气。若要娇,肚皮不饱,只好上吊了。他们也许也盲从地认为这种种娇气是美,但大约除了惊愕、赞一声“天仙般的”以外,是决计不会定为本阶级的美的标准的。
可见,娇字从女旁,自古女子多娇,是有经济基础和社会根源的,罪不在妇女本身,而在万恶的旧社会。
现在我们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了。社会的思想感情不同,审美观也就随之转变。我们的美的标准产生在劳动之中,因此我们时代的妇女的正面形象,应当是:和男同志一样,在精神方面坚强勇敢,别说批评受得起,即使是十二级大风巨浪,也顶得住,站得稳,不怕任何困难,总要大步跃进;在身体方面,健康结实,吃苦耐劳,下乡上山,种田干活,无所不能。这是完全办得到的,一则有党和劳动人民的支持,二则妇女已经摆脱了一切束缚,真正独立了,男女平等了。
然而不破不立,在树立新风气、形成新风格的同时,必须彻底消灭旧社会的遗毒。在我们许多人中间,行动上的娇气可能不多,但思想感情上的娇气依然不少。尽管他(她)口头上承认这种种娇气要不得,然而思想深处却还迷恋骸骨,紧抱不放。例如在选择爱人的条件上,就比较普遍和明显地暴露出娇气的观点来。这岂可以当作生活小节,而等闲视之?
从前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现在是不待老鼠过街,就去挖它的穴,破它的窠,要灭尽杀绝。消灭娇气,似乎也该拿出这除四害的劲头来。因此除了定期劳动锻炼外,平日的思想改造不可放松。现在事实上是一人有娇,众人难受:未经指出,别人难受;一经指出,本人难受。显然一人难受事小,况且,这仿佛是皮肤病患者,一经医治后,剥落旧痂生长新肉的过程,是好事。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尤其是女知识分子,包括作者本人在内,都来毫不容情地彻底打掉这种种娇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坚强战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