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上海高等学校学生在体力劳动中受到深刻教育 勤工俭学是生产课又是政治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9
第1版()
专栏:

  上海高等学校学生在体力劳动中受到深刻教育
勤工俭学是生产课又是政治课
新华社上海18日电 勤工俭学在上海各高等学校中不仅是一门劳动生产课,而且是一门极其生动、深刻的政治教育课。
这学期起,上海各高等学校都采取了劳动三个月到一年或每周抽出一天左右的时间参加劳动等方式,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工厂、实验室、工地、农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差不多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报名要求参加体力劳动,但是他们当中并不是人人都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有些学生只想从劳动中学技术,愿意做技术要求高而又不太劳累的工作,有些学生认为工人只有经验没有知识,体力劳动很简单,只要出力气就行了。
究竟是谁没有知识呢?大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很快找到了答案。某工厂里有个老师傅发现一个做车工学徒的工科大学生所用的刀具硬度不够,叫她拿去淬淬火。这位大学生虽然在书本上读过淬火的理论,可是并不知道淬火的工作究竟在哪个工场进行,想了又想,她没有到锻工场,却错跑到焊接工场去了。工人打六角螺母一天打几百只,学生起初用尽全身之力一天才打三、四只,而且很多是废品。老师傅用十几分钟做了一箱模型,学生做了一小时还做不出来。这样的上了劳动的第一课,学生们才体会到体力劳动并不是简单的事。
大学生参加劳动,受到工人们热烈欢迎。工人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全部传授给这些新徒弟。有些老师傅和他们订立了师徒合同,从早上五六点一直教到晚上八、九点。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二年级的一些学生在焊接电线管的螺纹时,焊缝常常裂开。经老师傅一指点,才知道这是因为焊接时支点与力点距离太大了。学生们这才心悦诚服地感到老师傅又有实际又有理论,真是自己的“好教授”。
有些学生平常比较自由散漫,参加劳动时也把迟到早退几分钟当作无所谓的事。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下班前十多分钟就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打算去洗澡了。刚走到车间门口,老师傅看见了,立刻将他叫回来,坦率地对他说:“你既然来当工人,难道不知道劳动纪律吗?工人们自己一般都是提早上班,换好工作服,准备好工具,一上班就投入紧张的劳动。有些工人到快下班的时候还争取再多做一些活,迟些再走。”在工人们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劳动中的组织性纪律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做到了自觉地遵守纪律。有些学生还集体订出了劳动公约。
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和交通大学的实习工厂里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些学生生产很起劲,做扫地等杂活却马马虎虎,把很好的铁皮、成堆的煤块甚至工具都和垃圾混在一起扫掉了,结果又被工人们从垃圾里拣了回来。这件事教育了所有的学生,使他们把工人对待平凡劳动,对待国家财产的主人翁态度当作自己的榜样。
亲身参加体力劳动以后,学生们才真正体会到物力维艰,半丝半缕、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劳动人身是用自己的血汗在培养着自己。有些学生过去常向学校要求过高的生活福利,不是要求修游泳池,就是要求修俱乐部,现在也开始自觉地使自己的生活水平更加接近劳动人民。
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体会到劳动的愉快。现在,所有的工作不论是重活或杂活,都有人争着干。经过一个时期的认真锻炼,学生们的生产技能提高得很快。上海水产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水产公司鱼品加工厂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库里创造了进出库的新纪录,受到了工厂的表扬。华东纺织工学院的学生们在勤工俭学活动中生产出第一批优质纱和第一匹东云呢。复旦大学学生们在教师和技工的指导下生产出一批高级精密仪器和贵重的化学试剂,其中一部分是国内工厂尚未生产过的。
有些学生和工人一道研究合理化建议,有的学生还替工人们建议绘制草图,有的和工人订立了互教技术和文化的合同,不少学生已经和工人做了好朋友。
热情的大学生们创作了不少赞歌,来表达自己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新的感情。同济大学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一首描写锻工劳动的诗歌中写道:炉中溅起了烟火,鼓风机进行着伴奏,铁锤唱着歌。劳动呵,要不是一条红线连起,咱们的感情怎能这样吻合!复旦大学参加玻璃工场劳动的两个学生,一个作词,一个作曲,写出了一首“玻璃工人之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