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傈僳族自治州基本合作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9
第4版()
专栏:

  傈僳族自治州基本合作化
本报讯 记者黄昌禄报道:全国由前封建社会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少数民族中,云南边疆怒江地区的傈僳族第一个实现了合作化。
云南省傈僳族共二十三万多人,主要聚居在滇西北高原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上。几个世纪以来,傈僳人一直使用木犁和一寸宽的小锄在倾斜达五、六十度的陡坡上种庄稼。解放前平均每人每年只有两百斤粮食。由于生产力低,交通隔绝,使得傈僳族的社会发展非常缓慢,到解放时仍保存着浓厚的原始公社残余。在这种原始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傈僳人的思想依附自然,崇拜鬼神,把年成的丰歉、产量的高低都归于神鬼的喜怒,因而流行着杀牲祭鬼等许多落后习俗。
解放后,党培养了几百名傈僳族的干部,团结了与群众有联系的公众领袖,并在1954年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积极教育和引导傈僳族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从1953年开始成立了各种类型的互助组,在1956年分两批试办了一百四十六个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州总农户的12.7%。
他们为了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上开出六万亩梯田。怒江地区党委根据群众的觉悟及当地条件,积极领导水利工地上的群众展开辩论,吸收广大贫苦农民入社,到目前为止,已有85%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基本实现了合作化。
傈僳族人民决定明年再开十二万亩梯田,基本实现水利化和梯田化,五年内达到每亩产粮八百斤。在合作化同时,又大兴地方工业,国家派出了勘探队到这里帮助找寻地下资源,现已建成五十四个厂矿,诞生了傈僳族的第一批工人。还准备大力推行人民政府帮助他们创制的傈僳文字,三年内扫除青壮年中的文盲。历史上被远远抛在后面的傈僳族,跻于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行列已经指日可待了。
  (附图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