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放出来的花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9
第8版()
专栏:

  社会主义放出来的花朵
  陈伯吹
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招待员同志仿佛是个讲故事的能手。他谈了建厂的历史,直到拖拉机制造出厂,从头至尾,整个是动人的故事。
他掸了掸烟卷儿,忽然地微笑了一下,很神秘的样子。“今天诸位来得很凑巧,等着十点钟瞧热闹吧。”
我们都迷惑了,楞着眼睛望他。
然后这位同志又补叙着:“建设和管理一个拖拉机厂,不仅在科学知识和技术方面,要处处碰到困难;就是在选定厂址以后,迁移八十多户人家也碰上了很大的难关……”他吸了一口烟,望了望我们又说下去:“你们请想想,农民世世代代住在这儿——唐屯,生于斯、长于斯、食于斯,还加上祖宗坟墓在焉,他们千辛万苦地挨过了反动统治下的天灾人祸,来到土地改革以后的好日子,却要他们搬起家来,当然是一百个不愿意。所以尽管为他们规划了一个新的唐屯,盖了房子,分了田地,还不免舌敝唇焦地劝说又劝说,才勉勉强强、陆陆续续地搬走了。”
他顿了一下,却提高了嗓门有力地一转。“但是,……”
正说了这么一句,外面的锣鼓声传进了会客室里来。
招待员同志点了点头,又微笑了一下。“好吧,我就不讲了,出去瞧瞧场面吧。”
我们走到厂门外,望见一支以国旗为前导的队伍,锣鼓喧天地从黄土的田埂上蜿蜒而来,彩色的旗子迎风飘扬,背后衬着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真是一幅动人的图景!
队伍在工厂前面的广场上停下来。厂里的职工们涌出来欢迎,一齐鼓起掌来,仿佛节日里放鞭炮似的。
突然咚咚的鼓声震耳地擂起来;十几面大锣围着四个大鼓排开圆阵,配合着鼓,轻重缓急地敲起来;铙钹也一下一下地磕碰着,发出有节奏的清脆的声音,非常动听。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乐队,充分表现出农民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内心的激动和快活;特别是四个擂鼓手,全身扑打着大鼓,随着乐声且擂且舞,是画家笔底下最美丽的、最有力的姿态。看到他们敲锣打鼓的这股劲儿,也就能想像他们在生产上勇猛的干劲了。
但是,他们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答谢而来的。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五一劳动节前,为了在节日向党和政府献礼,工人们曾经连续地在车间工作了二十八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二十台小型拖拉机(十五——二十马力),他们把一台赠送给从前住在唐屯,因为建厂而不得不迁移出去的、现在就是杨冢乡第三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台“机器牛”每天能耕四十亩地,农民们大大地喜欢它,为了感谢厂和工人兄弟支援社的农业大生产,特地组成了队伍,前来答谢。
当这支队伍被欢迎进入工厂大门时,可以看到在乐队后面的送礼队;除了四个人合抬了一架大镜框外,还有四头宰好的肥猪,装得鼓鼓的好几麻袋花生以及活鸡、大鸡子儿和刚从树上摘下来鲜红的盖着绿叶的樱桃。队伍的最后面跟着须发斑白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都喜形于色,闪着惊异的眼光,望着红砖砌的高大的厂房,从前的“坟头地”,而今变成这么一个巨大的、能够造出“机器牛”来的奇异工厂,这是他们一生中所最忘不了的、也最感动的一件事。所以他们送过礼以后,还要用半个劳动日来为工厂义务劳动——铲平基地。他们明白了,看清楚了,工厂提早一天全部完成投入生产,农业合作社也可以提早一天达到或者超额完成生产指标。工业愈发达,农业愈有前途。
如果说,这是洛阳在工农业生产高潮大跃进中的一件喜事,那么,在咱们祖国辽阔广大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的城市里,这样光辉的奇迹般的喜事——社会主义怒放出来的花朵,不知有多少呢!“雨后春笋”这个形容词儿还很不够,还远远地脱离着实际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